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云冈:绽放历史文物的时代风华
2021-05-24 15:19:15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如何在文旅深度融合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大同给出了答案。

创新+科技
开启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在大同,有这样一个人,他用近20年时间从1500年前的386种石窟造像中捕捉到了上千种舞姿,他的目标是要为古典舞再添一个新的舞种——云冈舞,也让历史文物绽放出时代风华。
  “我无数次仰望云冈,久久地凝视,一个个美若天仙的飞天,就像一个个女神,舞动在我的眼前。”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王和平深情感慨道。作为国家一级编导,从2002年开始,王和平无数次驻足于云冈石窟洞窟前,观察、凝想、揣摩,把造像里的舞蹈动作仔细地捕捉下来,把崖壁上静止的石刻艺术变成“活的”舞蹈语言,让这些1500年前的“女神”飞入现代人的审美视野。
  5月的每一天,《云冈长袖飞天舞》都在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紧张地排练。《云冈长袖飞天舞》虽已屡次走出国门斩获大奖,然而,王和平并不止步于此。他的目标,是要为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古典舞再添一个新的舞种——云冈舞。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对外开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邵琦告诉记者,云冈舞的形式符合当地的特色文化IP。他举例说:“就像《又见平遥》对于整个平遥古城,就像《太行山》对于武乡红色旅游等,都是运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城市旅游品牌的张力。”
  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戴陶认为,实现文物的活化利用是保护文物一种很好的方式。云冈石窟是一座艺术宝库,不仅需要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比如云冈舞,还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VR、AR等)、多媒体以及演出演艺等多种形式,从多角度、全方位把云冈石窟故事化、情境化、立体化地呈现给广大游客。目前,云冈石窟正在推进“数字云冈工程”,推出了全景漫游、智能语音讲解、3D打印等,特别是3D打印已经在上海、青岛等城市有了专题展览,深受各方好评。

保护第一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新进程

  据了解,仅在2019年一年,云冈石窟的游客数量就达到198万人次。在赚人气的同时,大同市坚持做到合理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把景区最大承载量作为红线,不得突破;提升智慧化公共服务能力,推出网上预约、限流提示、错峰出行等智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客流分析、高峰预警、安全出行等监测,做到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最佳最优。目的就是确保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人们常把文化和旅游比作诗与远方。有时候,文化也许就是一份小吃、一件伴手礼,或者一个温情故事,但却会让我们的旅行更精彩,使之成为我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北魏茶食的出现,让云冈石窟旅游增加了几分历史的获得感。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参观了他向往已久的云冈石窟。44年后的2017年,蓬皮杜的儿子阿兰·蓬皮杜也到访了云冈。在品尝过一道古法制作的北魏茶食羊羹之后,他由衷地发出赞叹:自己比父亲更幸运,并邀请北魏茶食进驻巴黎蓬皮杜学院。
  大同史称平城,鲜卑族的祖先从大兴安岭走出来,建立北魏王朝,不仅完成了统一北方的霸业,也形成了独特的北魏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大同把北魏书法、北魏服饰等历史文化元素从小众化的研究领域拓展到文旅体验的大众参与中。北魏,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历史称谓,它的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来这里的人。

打造区域品牌
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大格局

  国内旅游景区都走过这样一条道路: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变。其实,大同不仅有云冈石窟,它还是“塞外名城”,是边塞风情与农牧文明的交汇地。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一直是大同转型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大同市充分发挥云冈石窟的龙头作用,努力实施“3331”工程,其中第一个“3”是:云冈、恒山、古城;第二个“3”是:火山群、古长城、北魏皇陵;第三个“3”是:方特、温泉、乡村旅游;“1”指的是:形成带动周边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城市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云冈石窟要实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第一要讲好新时代的云冈故事,让游客不仅能看到石窟、看到大佛,还能够感知其背后的故事。第二要科技赋能。像云冈石窟的西大佛,现在还没有完全复原出来,我们是否可以用一些全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让大家在一个虚拟的环境里看到过去的大佛。总之,要千方百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更多的旅游消费,旅游目的地才能够逐步形成。
  在武周山南岩壁下,两道深深的古道车辙印,在云冈石窟前延伸。据史书记载,从赵武灵王开疆拓土、修筑长城开始,云冈石窟前就有一条官道。邵琦说:“这条路,曾经为我们沟通中原以及大漠地区商贸的交流、物资的互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上非常繁荣。”
  顺着这条路的走向,与十里河同行,大同市正在打造一条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戴陶告诉记者,云冈峪沿线文化遗存众多,青磁窑、鲁班窑、吴官屯等北魏小石窟依然保存,长城边堡、烽火台、窑址、墓葬等星罗棋布,再加上近现代的煤矿、铁路等工业文明项目,构成了全国少有的历史文化旅游带。
  如今,《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旅游总体规划》正委托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该院副院长敬东表示,将借助云冈峪文化长廊景区的建设来改变大同市单一的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格局,导入更多的文化体验、康体休闲和主题度假功能,最终使云冈峪文化长廊成为整个世界级文化长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绽放历史文物的时代风华

  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
  “把一个地点打造成景点,一方面要关注其外部特征,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地域特色,凸显其历史文化的内涵,避免同质化。”凤凰卫视驻德国记者孙谦结合德国文旅发展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云冈石窟拥有世界闻名的雕刻艺术,它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近年来,我们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开始向纵深发展,从以前更多地聚焦云冈石窟在佛教史和艺术史上的成就,到现在也开始关注在造像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的内涵。把这些经验介绍到国外,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来自己的国家旅游,是帮助国外人民认同和理解自己国家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形象以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个重要命题,不仅可以让历史文化绽放出时代风华,还能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