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洪洞大槐树是中华儿女精神家园的根祖魂
2022-10-30 19:35:47 来源:三晋传媒网

解读华夏儿女绵延600年的乡愁密码
——第三届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研讨会发言摘要(下)  
 

  本网讯(赵华伟)编者按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研讨会,由山西省社科院、山西省社科联、洪洞县委宣传部、洪洞县文物旅游管理服务中心、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主办,洪洞大槐树文化研究中心、洪洞大槐树迁民遗址文物管理所承办。   
  专家学者从根祖文化价值、大槐树移民史实、大槐树移民对中华文明影响、大槐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概括出大槐树精神是创造精神、奋斗精神、梦想精神和团结精神,并从国际大视野、省内新格局的角度为大槐树文化旅游发展的定位、载体和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开启了大槐树根祖文化建设新篇章,对传承和弘扬移民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将部分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洪洞大槐树是中华儿女精神家园的根祖魂
乔新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历史上,山西洪洞大槐树作为亿万海内外华人的共同“故乡”,承载着“根祖孝道”“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等传统文化符号,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也是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为坚定文化自信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华夏之根:元明族群互动中大槐树之“华夏发源地”意涵 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被框定为元末明初因王朝鼎革造成中原土地荒芜、人口稀少,政府下令从经济富足、地狭人众的晋南大量迁移人口的重要移民事件。1914年洪洞地方精英创修的“古大槐树遗址”和1921年编撰的《古大槐树志》,通常被作为研究明初大槐树移民事件的重要史料。1937年,学者郭豫才在《洪洞移民传说之考实》一文中认为:“洪洞移民之时间,不自明始,而始于金;地域不限于洪洞而指晋南诸郡”。
  郭豫才的认识让我们把大槐树移民纳入到金元明华北族群关系复杂的长时段历史中,南宋时期,中国北方被女真人占领,金被元所灭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迁回东北,大多数人留在了华北,定居下来;元朝时期,蒙古人又进入中原,北方经历一次比较长时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到明朝时开始重塑汉族正统,洪洞被赋予汉族正统性的标签,也成为一个特定族群形成中的共同符号。洪洞所处的山西南部以及从广义上说的黄河流域有华夏民族发源的“直根”之称,因此洪洞大槐树承载了金元明族群互动中“华夏发源地”的深刻文化意涵。
  ——民族之祖:清末民初救亡启蒙中大槐树之“民族主义”情愫 民国年间洪洞大槐树移民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与当时“民族—国家”思潮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贺柏寿在《重修大槐树古迹碑记》中写道:“方今民国肇造,社会主义播腾寰区。凡有关民族发达之源者,宜及时表彰,藉识人群进化之由,俾免数典忘祖之诮。然则吾邑大槐树处之待于揭诸者,顾不重哉。”
  因此,民族凝聚力也成为洪洞大槐树移民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大槐树已经不再只是山西移民的家园象征,而成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其说洪洞大槐树是一个具体的祖先发源地,毋宁说它更是一个抽象的“故乡”的象征性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象征地之一,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文化之魂:新时代文化自信中大槐树之“开放包容”精神
  从元明族群互动中的“华夏发源地”到清末民初救亡启蒙中的“民族之祖”,我们从大槐树文化意涵的变迁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大槐树下是家山,这个百姓永恒的记忆、精神家园的寄托、民间文化的认同,真正反映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凝聚力。如今,作为故乡符号和民族象征的大槐树,永远镌刻在了移民后裔的记忆深层,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洪洞大槐树文化到今天仍然魅力不减的原因,就在于它开放包容、善于接纳与融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文化之“魂”。
  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过程。大槐树文化蕴含的“根祖孝道”“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能发挥其浸润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团结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同时,大槐树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实质,能引导我们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补充、拓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责任编辑:张文杰)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