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离石汉画像石铭文书法超越汉代名碑
2020-05-30 16:11:35 来源:三晋传媒网

改写山西汉代书法文字史的重大发现

左元异墓题刻铭文书法(局部)

吴执墓题刻铭文书法(局部)

牛伯仪墓题刻铭文书法

□ 王书平

编者按:《山西日报》8月9日以“吕梁汉画像石铭文超越汉代名碑”为题,隆重推出我市著名文史专家王书平先生研究成果。该文言简意赅,分析精到,立高视远,观点鲜明,震撼学界。以离石为主的吕梁汉画像石发现一百多年来,专家、学者多关注于绘画题材内容与刻绘艺术的研究。本文作者第一次从铭文书法角度以全国为参照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出离石汉代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于书法爱好者有着特别重要的参考,而且对我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认识本区历史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坚定“文化自信”,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经联系,本报将作者原文及配图全部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在学界的印象中,山西没有汉代石刻遗存。光绪版《山西通志.金石记》记录了汉碑15通,竟无一留存。所以清代山西巡抚胡聘之在总纂《山右石刻丛编》时,只能从北魏正光四年(523)碑刻收录起。即如汉武帝元封元年(-110)的《吕梁碑》碣,经笔者与同仁亲往吕梁山的源头骨脊山穷山搜讨,毫无踪影。然而吕梁汉画像石题刻铭文的发现、研究,彻底改变了古来山右无汉刻的历史。

石破天惊

吕梁汉画像石动京城

1919年(民国八年),吕梁市离石区马茂庄村出土一批汉画像石。其中左元异墓14块画像石中,左右两根石柱刻绘华丽,精美大气。右石柱阴刻隶书铭文:“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左表字元异之墓”21字;左石柱阴刻隶书铭文“和平元年西河中阳光里左元异造作万年庐舍”19字。由于该石柱装饰华美,书法高迈,据马子云、施安昌著《碑帖鉴定》记载,出土后有部分画像石经商人辗转运到北平,一时轰动京城。其中郭仲理、郭季妃墓石椁隐藏于炭儿胡同某古玩商店,建国后归故宫博物院;左元异墓二铭柱售于外国人,现藏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中央电视台-10《国宝档案》曾赴加拿大采访,并作过专题节目。但是多少年来,学者们仅关注于对汉画像石绘画内容与雕刻艺术的研究,并没有认识到题刻铭文书法重大的艺术价值。

超凡脱俗

隶书秀出新高峰

1.左元异墓题刻书法水准超越汉代名碑。左元异墓题刻书法(图1)柔美华丽,形质高雅,呈现出超凡脱俗的风格。其线条舒展流畅,运笔外方内圆;横笔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竖笔欲下先上,圆润中矩。从总体看,字间大小匀称,字形扁方秀美;挥笔落墨从容不迫,神采飞扬;书刻双精,秀润超群,表现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和高超的掌控水平。其书法风格,很好地反映了在持节中郎将幕府中主管奏章文书、执掌与匈奴往来重大事务的奏曹史墓主人左元异对中庸之道、君子如玉的精神追求。其书法艺术水准,超越了著名的《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名碑。

2.吴执墓题刻铭文隶篆兼融第一碑。吴执墓题刻书法(图2),篆字结构,隶书运笔;吸收了篆字的特点,又在隶体中创新。如“西河平定长乐”、“吴执”等字的结构,大胆奇异而古雅秀美,十分符合儒家中不偏庸不倚的美学理念。其书法笔道娴熟,姿态优美;运笔自信,使转自如。最重要价值是使读者从篆书的结构、隶书的运笔中看到了篆体隶化的过渡痕迹,解读到隶篆变革、字体演进的奥秘,在同时期汉碑中为仅见,为汉隶中的高格神品之作。

3.牛公产墓题刻健劲雄强展新风。牛公产墓题刻书法雄劲古雅,严谨沉稳,法度森严。其字形方正趋扁,构字稳重整齐,风格刚健劲秀,神态威严自信。其运笔波挑有力,藏头护尾,表现出作者对劲健刚强书风的追求,属汉代隶书中一流之作。可与同时代《嵩山太室石阙铭》《衡方碑》《张迁碑》等相媲美。

4.孙显安墓题刻汪洋恣肆领风骚。孙显安墓题刻书法展示出泼辣野逸、雄强恣肆的“草隶”风格。从字迹看,书写者握笔杆高,距笔头远;提捺有道,按顿得法。行笔不求圆润,但求性情;解构单字不正,整体不歪;起笔收笔,如丽人美臀,最见功夫。其风格类似汉简,又比之规矩;形若《曹全碑》,而又比之放肆。正是随意中见功夫,粗率中见性情。其笔迹保留了竹简书写时横画左高右低的运笔特点,呈现出民间书法粗率不羁而又不失规矩的风格。是工场作坊、工地一线书法艺术家之高迈者。

5.牛伯仪墓题刻高贵典雅铸辉煌。牛伯仪墓题刻书法(图3)特点是金石气重,富贵气浓。结构严谨,内收外敛;横弓竖直,外方内圆;起落整齐,四角伸展。其字型庄严典雅,仪态非凡;庄严中显出大气,典雅里藏着富丽。作为厅堂横额,仪式横标最为醒目。该题刻虽仅5字,却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超过了同时代《鲜于璜碑》的水平。

强大阵容

有力提升晋文化

对山西汉代石刻,长期以来,文人学者也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搜寻。如上世纪末省内发现芮城县“汉大阳檀道界”摩崖刻石、临猗县《东汉建宁元年残碑》,但只是零星的。而在吕梁境内三川河流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汉画像石出土到目前,发现的题刻铭文达14处(组)20多条,其中墨迹题记4处(组)。这些题刻铭文,以较大的阵容,鲜明的特色,高迈的水准,向世人呈现出山西汉代文化的底蕴,彻底颠覆山右无汉刻的认知。

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大量汉画像石题刻文字发现的山西,完全可以与承载了汉代文字隶变成果最为丰盛的洛阳、长安、山东、苏北、南阳、四川、湖南等地相比肩。同时,研究发现其重大的文化价值在于,这些题刻铭文的书法水平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同时代名碑水平,将有力地提升三晋文化的地位。

吕梁汉画像石文字书法的核心精神在于创新。诸多文字书法风格无一蕾同。今天广大的书法学者,苦于创新的烦恼。而清初大书法家傅山在《霜红龛书论》中振聋发聩地指出:“楷书不自篆隶而来,即奴态不足观矣。”“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篆隶为汉字之祖,学习书法寻求高古、拙朴、空灵之风,从篆隶进出当是捷径。因此清人王澍(shu)《论书剩语》云:“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在当今人文兴盛的背景下,吕梁汉画像石题刻铭文书法的发现、重视和研究,将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人文学者传承汉刻笔法、领悟创新精神,提供出一批高水准的范本。


(责任编辑:张昊)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