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平堂 关一飞)在世界读书日和该校第二届读书周活动来临之际,朔城区第四中学针对疫情防控实际,为减少聚集性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于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深度融合的有效平台,及时开启了以 “疫情·网络·阅读·责任”为主题,以“五字法”为形式,以“八项目”为任务的空中阅读之旅。
“五字法”活动形式是:“读”即读时政、读名著、读历史、读生活、读人物。通过网络搜索,线上阅读,阅读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阅读名著里的疫情故事,阅读中外历史上各种病毒及影响,阅读疫情期间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写”即写内心情感体验、写阅读感悟收获、写人物事件过程(以文字的形式,描述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画”即画病毒真实面目、画一线感人事件、画身边普通人物、画一线医护人员、画后勤保障补给人员、画社区工作人员、画普通清洁工等防疫生活。“诵”即诵读经典诗句、防疫美文,感受文字魅力,为抗疫前线加油鼓劲。“演”即演重点事件经过、演人物励志故事、演师生在线互动。在各科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阅读,用自己的思维、动作和语言表现名著中、历史上、生活中的防疫事件。
“八项目”任务设计是:项目一:防疫小能手。营造真实口罩的使用情境,通过“我来编首歌谣”、“我来画幅图画”、“我来作张海报”“我来录段视频”的方式来挑战。项目二:情景剧表演。创设营造“到底是谁的错?”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冠病毒的那些事儿”。项目三:数据分析师。通过人物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真实情境中数据变化,得出相关结论。项目四:疫情背后的那些人。引导学生寻找这次疫情背后耳熟能详的一个个人物,搜集他们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学做一个“人物专题PPT”,为“逆行者”颁奖。项目五:“新冠病毒”的自述。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入角色情境,分别从“我是谁?”“我从哪来?”“我有多可怕?”“我知道你们想打败我,做了很多事。”“如果‘我’离开了,我想对你说......”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究。项目六:关爱和善待动植物。说一说大自然中即将或者已经灭绝的动物,大自然善良和冷酷的一面有哪些。看一看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我们的星球》,想想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关系,想想今后我们该怎么做?搜一搜历史或文学、科普作品中的疫情的起因与过程,思考疫情与人类自身的因果关系。疫情期间的精彩诗文,如“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等等,研究它们对于这个春天的意义。项目七:宅家研究所。在家门口设计一个“入户自助消毒区”,运用数学知识,正确教家人如何勾兑“消毒液”,合理分配你和家人的“宅家”时间,上学后,哪些地方可能遇到病毒?我们如何保护好自己。项目八:“停课不停学”,我和家人、老师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效果怎样?
(责任主编:赵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