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农业 > 正文
献义村:连续34年实现“三零”的奥秘
2020-09-07 10:10:10 来源:山西农民报

阳城县演礼乡献义村,连续34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安全事故和上访事件,还多次被市、县授予“红旗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村”“信访稳定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又被评为“全国德孝文化示范村”。

更令人赞叹的是,自2017年献义和周边的胡窊沟、西岭后实行支部联建和并村以后,昔日矛盾纠纷多、多次出现上访告状的两个村迅速发生转变,展现出和谐、稳定的新气象。献义村由此成为遐迩闻名的“三零”单位创建示范基地。

只要走进献义村,就会感到,奥秘在于他们坚持不懈弘扬德孝文化,将百姓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党建、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融合到一起,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好路子。

献义村德孝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今年3月,献义村正式将胡窊沟、西岭后合并到一起,现有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4274亩,共有420户920口人,村党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有56名党员。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讲奉献、重义气”的历史渊源,该村坚持三十多年如一日,把德孝文化作为搞好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和途径。

其德孝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模式为:举办九九重阳德孝文化节。每年的重阳节,村里都要大张旗鼓地举行德孝文化节,评选出“敬老光荣家庭”“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子”,披红戴花,予以隆重表彰。开展“比一比”“夸一夸”“赛一赛”“看一看”活动,相互交流经验,比比哪个家庭把老人照顾得好,看看谁家的婆媳关系更融洽、更亲切。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制知识同村里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好家庭融合起来,让村民自编自演,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举行“儿女牵着老人的手,登高望远走健康”活动,由儿女出资,村干部全程陪同带着老人去旅游,让老人们在有生之年能够出去看看天安门,看看大上海,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却一生的心愿。

为上了年纪的老人过生日。村里将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登记造册,为他们照相、做寿匾,6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健康快乐”匾,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健康长寿”匾。从60岁开始,每逢整10岁的时日,村干部都要到家中亲自给老人过生日。敬寿茶、送祝福,吃蛋糕,唱生日歌,在这些让老人热泪盈眶的仪式过后,进行表孝心,提意见。子女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给予老人一定数额的红包。干部们则让老人给提意见,提要求,问需于民。老人们有什么要求,村干部当场答复,及时给以解决。之后,是村里倡导的“十个一”活动,即: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等,由子女们自觉完成。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德孝文化宣传教育。在村中心建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设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精心制作了反映古今德孝文化和故事的墙画,使德孝文化如影随形,形成良好的氛围。今年以来,村里投资500万元,打造德孝文化体验园。同时,对村里的红白大事,实行统一办理,村干部利用这些最重要的场合,把德孝文化,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礼仪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入脑入心的作用。

持之以恒的德孝文化建设,培育出良好的村风民风,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好模式。

弘扬德孝文化,滋养了干部以民为本、无私奉献的公仆心

百善孝为先。孝能养心,孝能励志。德孝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长期的德孝文化建设中,献义村党支部把德孝文化和农村党建结合起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以及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德孝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德孝文化得到了升华。德孝文化的推崇和实践,使党员干部的为民谋福的使命和担当,得到了具体而真切的承载和践行。

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的德孝文化节上,献义村的干部都要集体登台公开承诺:村里的老人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位老人。多年来,该村对党员干部就有一条明确的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这是合格党员的起码要求。也是他们选拔支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的一条硬杠杠。

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村里的每一位老人,这不仅是干部的公开承诺,更是他们的真切行动。献义村离城较远,交通不便,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老人们生病了,无人照顾就会很着急。村干部把帮助老年人看病作为自己的事情,把手机号公布于众,不管谁病了,村干部都负责开车送到医院就诊、治疗。省人大代表、党支部书记李海江就是甘做群众 “儿子”的人,以至于县里、市里各大医院的院长都和他成了熟人。今年3月,年近七旬的村民张书社突然头晕、恶心,非常难受,一打电话,李海江当即开着车把他送到了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当时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想方设法和院长沟通,把老人安排好才返回村里。

胡窊沟和西岭后合并过来以后,随着各项德孝文化的开展,崇德重孝的风气迅速扩散过来,以德为美,以孝为荣的活动温润着每一个朴实的心灵。把老人当父母,把群众当亲人,党员干部的公仆之心油然而生。原来担任过胡窊沟村支书的张海棉感慨地说:“原来以为当干部就是发号施令,说了让他们去干就行了。现在感到要当好一名干部,就是要去干。”作为分管组织的支委,她把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为了把村里的德孝文化和乡村旅游宣传好,自己买上礼品去找人帮助撰写资料。原西岭后村支书白满库,并村后成了献义村的一名支委委员,新的环境使他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感到一名干部全身心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是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负责村里德孝文化体验园的建设,每天像工人一样干在工地。用他的话,现在一个月干的活比过去一年干的都多。

“没有不好的村,只有不好的干部。”这是李海江的一句口头禅。党员干部一心一意地为群众的利益而工作、奉献,尽管他们的收入非常微薄,但每天都是准时签到,经常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工作,群众有什么困难,哪里有什么矛盾,都会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干部好了,村就好了,自然就不会有任何的案件和上访现象发生。

弘扬德孝文化,培育了孝老爱亲,敬业乐群的好家庭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随着德孝文化建设持续不断的开展,孝老爱亲,敬业乐群的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家庭和每个村民的心中,成为他们的道德标杆和行为准则。在献义,每家每户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孝老爱亲的故事,像一首动人的歌传唱不休。孝敬老人,教育子女,成为每个家庭的自我追求和良好家风。村里要求每个家庭不仅要孝敬老人,还要求孩子们必须要考上中专以上的学校。村里办起了“乡村书院”,节假日就请来专业人士为孩子们讲国学。据了解,多年来,村里的孩子考上专科以上的达到95%以上。

德孝文化的建设,在献义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每个党员干部、每个村民、每个家庭,都以德孝为标,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多年来,村里的好媳妇、好儿子、好公婆、好家庭层出不穷,成为一道独特的乡风文明的亮丽风景。现在的献义村,没有不孝顺的媳妇,没有不和睦的邻里,没有违纪违法的群众。孝顺儿子、孝顺媳妇、好公婆在村里都很普遍。村民王虎龙,女儿出嫁时,母亲正住院,他选择在医院照顾母亲,让妻子独自在家操办女儿的婚事。“肯定会有遗憾,毕竟闺女结婚一辈子只有一次,但再让我重选一次,我还是会这样做。”王虎龙说。

并村后,原任支书张建龙感到胡窊沟过去在德孝方面比较差,于是带头做表率。去年12月23日,在他过60岁生日时,特意把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儿媳以及自己的其他亲戚都召集来了,认认真真地过了一次生日,让孩子们亲身受到了一次德孝文化的教育。他说:“过这样的生日,对于老人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那些看似寻常的小事,其实是一种触及灵魂的道德耕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德孝文化正是具有永恒价值的需要传承的优秀文化,它承载着中华伦理文化的基因,对应着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具有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天然优势,对人们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能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献义村坚持开展德孝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成功实现“三零”的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基层农村,不需要空洞的说教和华丽的语言,需要的是点点滴滴温暖人心的行动。加强与群众心理结构和文化基因相符合的德孝文化建设,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这一时代课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搞好“三零”单位创建的有效方式。(白军社 张引牛)

(责编:曹二勇)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