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好记者讲好故事 > 正文
我与书的缘分
2019-11-21 14:55:13 来源:吕梁记协
      我是吕梁市文化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在吕梁文化局这个文风日盛、人才济济的大家庭中,平日喜欢与书为伴,有时说话还引经据典的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和同僚相比,信息技术落伍,业务知识储备不足,甚至有一种没有文化的感觉。前不久,局里要求就围绕“全民读书”这个主题每个人都写一篇文章,我突然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咬着笔杆想了多时,也无从下手。只好硬着头皮上,让思路信马由缰来,记下我读书的点滴,同大家共勉。
      我平生有三大爱好,与书结缘,以棋会友,安步当车。今天谈一谈我是怎样与书结缘的吧!
      要谈读书,先得从我的家乡谈起,从我的孩童时代说起。
      我的家乡文水县位于晋中平川,伴河结道,信息通畅,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横贯西东的交通要道,水旱码头。我的家乡,西望逶迤连绵的吕梁群山,东挽蜿蜒似带的汾河流水,浸润着勤劳诚信的晋商文化,秉承着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唱着祁太秧歌,颂扬真善美,乡亲们不仅有着一诺千金、宁折不弯的正直性格,也塑造了崇文重教、视书为宝的雅致村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看书看报是最好的消遣。我的祖父、父亲、叔叔都十分热爱读书。爷爷是一位儒雅的长者,作为长孙,他老人家视我为掌上明珠,悉心教导,疼爱有加。我从四周岁开始记事,有幸接触到连环画册,它是我在启蒙时期最好的精神食粮。每逢星期六午饭后,在镇上工作的爷爷就会骑着自行车回家。车子的把上挎着一个军绿背包,里面总有我爱吃的糖果和玩具,有时,也买回一两本连环画册。对于连环画册,我总是爱不释手,虽然识不得几个字,但长我九岁的叔叔俨然就是个很有文化的小老师,给我讲故事中的情节,让我在不经意中爱上了书,也爱上了读书。在连环画里,从叔叔的口中,知道了孔融让梨和司马光凿缸的故事,以及孟母三迁的良苦用心……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父亲只关注我的考试成绩。不让我看课外书,加上上世纪七十年代,能看的书籍也不多。直到有一天,无意间发现了家里的藏书箱,里面有很多当时的“禁书”,有的还是线装的,我如获至宝,昼读夜看。《封神榜》《七侠五义》《水浒传》《拍案惊奇》《前后汉演义》……这些琳琅满目的书籍仿佛带我进入了令人走火入魔的神化世界,让我迷恋上了能飞檐走壁,穿山过海的英雄和大侠,知道了七十二变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和断案如神、大义灭亲的包青天……昏暗的煤油灯,照亮了我全神贯注的脸庞。这些书陪伴我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本砖厚的书,两天时间就能看完。看到引人入胜时,忘了吃饭和睡觉,妈妈疼在心头,却装着恨的不行。咬牙切齿的,几次夺下书,吓唬我要扔进火炉中。叔叔一生嗜书如命,买了好多书与我共享,《敌后武工队》《盐民游击队》《大刀记》《红旗谱》,对了,还有烂的剩下半本的《林海雪原》,中间还横切成两半,我硬是顺着断痕找到残页,把它读完。这些书都是描写共产党领导穷苦人民得解放,抗击日寇,英勇杀敌的故事。少年壮志,英雄情结,痴迷看打仗的书籍,欲罢不能。
因为我的阅读量大,加上自身爱好学习,我的作文从来是提笔就写,犹如神助。即使在人们生活困难,都不重视学习的年代,我的学习也一直没有放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周围三五个村子里也是小有名气的好学生。但我读书也有很大问题,后果很严重。上学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习惯,总是在拿到新的课本时,用几天的时间,就全看完了,老师讲课时,不是做作业就是看课外书。理解的内容都会了,耳朵里听的都记不住。后果是学不会拼音,学不好英语。
      少年时期看的小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曾记得,有一次我借到了手抄本的《第二次握手》,书中描写了两个青年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但遭苏父坚决反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故事。丁洁琼只身赴美留学,学有所成,成为享誉全球的核物理学家,为了报效祖国,也为了寻回一份承诺的感情,历尽艰辛,辗转万里,回到祖国。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著名的医学教授,在和丁洁琼失去联系多年后,阳差阴错地违心与父亲故友之女,贤惠痴情的叶玉菡成婚。丁洁琼归国后,始知爱情的悲剧已木已成舟,执意远赴边疆工作。机场上,苏冠兰夫妇闻讯而来,并对他们的琼姐诚意挽留。苏冠兰和丁洁琼第二次握手,尽释前嫌。丁洁琼全身心地投身于祖国的原子能事业,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丁洁琼等海外科学家奋发图强,立志报国的精神深深地植入我幼小的心田,不仅有了跳出农门,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的初衷,还憧憬着自己也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誉满天下,青史留名。现在看来,前一个目标基本达到,后一个理想定的似乎有些高了,不太现实。
到了十六七岁,正值青春年少时,我迷恋上了《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两情相悦,卿卿我我、朝思暮想,竟然没有修成正果。送入洞房的不是林妹妹,却是宝姐姐。我看《红楼梦》,最爱看其中的情诗,朦胧月光里,情确意真;红烛迷离中,假戏真作。可谓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也曾道“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还有一个秘密,从来没有告过别人。我曾用我的藏书,换的看过《金瓶梅》,这书才叫看的过瘾,好看着呢!
      在工学院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到了社会上,从事的是广播电视工作。除了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外,闲暇之时,也有两个好去处,世纪广场北边的吕梁新华书店和吕梁学院图书馆,这两个地方,在吕梁算是藏书最多的地方。十几年前,新华书店为了方便读者选配书籍,开放式书架,随意翻看,我在这儿一待就是一个上午或者下午,在书架前站着或者席地而坐,不到吃饭时间,不愿意离开。在吕梁学院的图书馆,一般借书一借就是二三十本,抱回家中,放在书桌上,茶几旁,卫生间和枕头边。
      徜徉在书海中,我涉猎多方面的内容,属于杂食性读者,重点关注中共党史和军史方面。人物传记,战史研究,武器最新发展动态,边界冲突及其由来等。关心海内外黄埔军人的心路历程和命运归宿,崇尚气势若虹、横扫欧亚的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铁骑,也探究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根源等。
      最爱看的是民国时期的国共双方的风云人物书写的回忆录。前后看了不少于五十本。文史资料着力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现状,探索历史真相,寻找社会发展规律,汲取其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同时也自修过心理学的有关课程。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爱看三国,但只爱看中间最精彩的部分。不看前三国军阀混战的悲壮和惨烈,也不看三国归晋时,刘禅和孙皓的伤感和落寞。去年,我又重新回味了一次《三国演义》,再次见证了曹孟德煮酒论英雄,重温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感慨诸葛亮未出隆中,怎知天下会定三分?可叹周公谨壮志未酬,竞然气断江东!
      阅读书籍,能开拓视野,增加见识,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能和古人对酒当歌,感慨人生几何。书籍能荡涤浮躁的心境,营造起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书还有一个特殊功效,有助眠的作用。每晚,躺在床上,临睡前,看一会儿书。全身心地关注书中之“黄金屋”和“颜如玉”后,一会儿就能酣然入睡。百试不爽,你也可试一试,应该有效!
      我的人生路上,除了明媒正娶的老婆以外,另有三 个挚爱的老“伴”。漫步街头,安步当车,乐在其中也。找上三五个实力相当的棋友,捉对厮杀一番,也是人生幸事吧。今生既已与书结缘,也当情有独钟,珍爱有加。不离不弃,相伴终生。(胡岳)
(责任编辑:吕奋珍)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