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好记者讲好故事 > 正文
如果读书,如何读书
2019-10-24 10:57:33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刘守文)今天我所要谈的命题是“读书和国学阅读”,题目看着很大,但我的意思只在“如果读书,如何读书”上面徘徊。当下社会提倡书香建构,我们在事实上其实还不能做得更多,只能有一点个人的读书感想。书是独立的世界,庞大复杂,而读书又是很自我的事情,怎样进入书香世界,又怎样开展阅读生活规划,也没有多少规则可言,也逼得我们只能有点感想。更重要的是,书还需要不需要读,我总表现出许多的难为情和从未间断过的犹豫。本来读书应该就是荀子所说的求取“大清明”,但当下,似乎是连小清新的获得都是奢侈。只是我还知道,当下肉身迷离,而自我经验和成见的樊笼总是套锢着精神的洗练和超迈,不读书,却也很难超越太多的习得,摆脱常识成见,陶育性情,洗练风度。由此,感想还就需要在应该读书的考量方面。感想不多,就是几个“应有”的句子,我把它们分享在下面。
      一、读书应有信仰,至少应该有个信念并且知道它的功能。读书是思维——思想对个体生命的再造或者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人需要和社会、和生活、和自己、和未来形成真正深入的文化生态的接触融汇,而不是隔膜疏离,成为自身的他者,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读书来完成。人不只是肉身存在,精神质量才是生命意义的本质。物质形态的存在不足以使个人呈现生命修养的多样性和深度,由此,重要的就是文化品格的滋育,才能有效实现人在社会和自我存在中的意义。上世纪中期以来破除“唯有读书高”的传统信仰,造成现实时代读书无用论或视读书为无物的严重情形,尤其是当下20年来,娱乐化人生和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思维,直接切断了源远流长的读书与人类——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相互激荡升降的精神主题,给民族最需要的社会创造力带来了严重后果。享受主义和物质至上成为社会经济文明价值唯一判据,追求至公、大道和大德的精神也就只能零落不堪。古人有谓,心灵的醒悟曰明,不通就会偏失,就读书信仰而言,在于实现自我-人生、社会德行和审美精神的统一,而后才能有儒雅和文明社会的构造,非此,不能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重建中国文化本体的精神系统,也不能有国家和世界精神的融汇沟通,亲切和解。物质主义之下的事不关己态度,不可能让民族从文化本身获得独立,不可能从全球美国化和美国全球化的文化“殖民”阴影中摆脱出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此,在不信仰或者信仰匮乏的时代倡导读书信仰,于浮俗世间提点雅化与崇高,都是读书本身的题中之义。
      二、读书应克服种种缺陷。无目的读书,无选择读书,无价值读书,娱乐化读书,碎片化读书,低俗化读书,是当下时代阅读存在的主要表象,它把读书放置在了无意趣的世俗底部,让葆有真意的读书生命已然变得“奄奄一息”,无法支撑有效完成读书本身应有的心灵静修和安详。读书原本不只是在校园时段,而是终身事业,在人的一生的任何时刻。碎片化时代,人的心灵不能整全,理解事物的尺度和原则往往总是依附和屈从的。观念和思想判断跟随泡沫化的大众洪流或意见领袖相始终,精神甘于麻木乃至虚无而不自知,都是心灵残缺或伤害严重后的疤痕。何以拯救,读书而洗涤创伤、重建精神,让内心成为活泼泼的鲜嫩存在是办法之一。由此给心灵洗澡,给灵魂输氧,就是读书的真正使命所在。
      三、读书应予静修而有友。墨子说染,染是熏陶,染而成习,静以凝思,因循培养,熏陶化明,是读书真意。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未经商量提点,不能惊心动魄,起盲去障,也无法真正修持护理精神情操,思想和灵魂。及于读书诵书,商量切磋,琢磨有道,甘之如饴,而后怡然兴会,至理与性灵互为激荡,波浪不惊而德行已濡,飞黄叶流云朵,各如明月照临,心态澄清而意趣畅达,读书的意味由而呈现;这是读书的效果,也是传统精神建构视读书为品嚼甘蔗的会心咏叹之所由。
      四、读书应有系统。不论系统的大小,都是整点思维的好办法。在零碎化思维时代,它所凸显的意义尤其重要。又如果能和事业生活见识胆略提升相关切,意义也就变得实在而有益。精神的构件主要在于生活与社会,文化与交往,物质与精神的感互之间。总体上,中外文化大体都有自身结构和公共系统,图书分类也照顾到了必要的社会需求层面。书籍借此而分类,大的板块明晰可了。虽然自家阅读,专业之外,诸如生活——休闲,民间——学术,哲学——审美,艺术——科普几大类或者文学、哲学、伦理、政治和经济乃至文化艺术类型,都应在视野之内,如此才能不致过分偏废。办法是采用坐标读书法来规划建构阅读体系,有计划、慢心态进入其中,不在大却在精。普通的社会大众或个人阅读,以人文类读物为主,大体可从上列各类当中选出三到五种,排比深味即可。中国古书可读文白对照本,国外的书可选简编本,靠近图文并茂者为佳。尤其是应十分重视哲学和审美图书的阅读,它们对建构人生精神质量和判断力实在不可或缺。虽然不必然就在形而上当中,却也不会形而下到浮俗无聊赖。
      五、国学应有必读计划。国学一词是近代大师章太炎面对西方学术撞击重新定义过的。包括西学以前和以后专门研究中国学术和精神思想的所有,并包含中国具体文化形态的各种遗产。大体上,包括有儒道释为大板块的经史子集和内学等等。国学是实物类型、思想和理论方法结合而成的大结构,是中国本土历史的,中国学人自己研究的,中国民间自己崇仰的内在涵容,与后来借西方体系和方法形成的文化类型,虽然还是中国事情和问题,却只有部分是国学并不相等,因为它的方法不再是国学的而是西化的,只能算是现代学术或西方所说的中国学或汉学的部分。民间传统中的礼制风物风土风情也可以算是国学的部分,但研究者寥落,不能作为高深学问列入国学,也是目前国学界别不清的地方。国学的核心总的看是儒家“十三经”类型,清代和清以前的研究以此为中心,到现在看也还不能变动。南怀瑾曾有一句“释为心,道为骨,儒为表”的话,大体说出了国学的基本侧重。集部书中的文学,现在也很难说还都在国学范围,但有些还是要算在国学部分才好言说。多提一下,书并不都离我们很远,地方性阅读也是可以关注的。民间风物风情是最直接的人生经历,如果能从中间读出文化本身天然具有的深刻来,不见得就不能用以建构精神生活。
      六、应有经济阅读和科普阅读。不论国学外学,经济和科普阅读在当下也很重要,是适应全球——世界和时代精神变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没有养成必需的科学理性思维,科普的作用和高密度传播,可补其间不足;尤其面向小孩子阅读,更应当引起重视。经济学简明原理可以指导生活经济,是很实在的事实,更兼不久后数字化金融就会全面形成,不懂点理财和投资是不能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
      七、应该学会利用现代手段阅读。二十年来,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程度极高,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都随时可以下载阅读,极方便。只要不是无目的的或盲目的消遣,进入大数据阅读,资源管够。因为叶教授已经讲了很多,本人又是技术门外汉,有关这一点就不再饶舌。但所贵在有取舍,也就是重点还是要学会选择,即使不能高大上,也不至于过于低浅俗。
      八、应该常备常读的几种书。既然谈读书,总得有几本书留在这里。我能留下来的,是我自己觉得它们算是怡情养性培育精神的普通但很好的人文读本。中国书或国学中的书,先说几种:世说新语,非常道,禅的故事,中国哲学简史,它们都是极好的。前两种体例大体一致,只是一古一今书写的人物风度,读过了,当下就有洗心革面的受用。禅的故事是美国修行者李普曼编辑的,专说日本和中国禅,只是它被置于佛理名目之下,遮蔽了它指向生活本真的特质,但李普曼们却是很生活的,由此这本小书,对于改造常识思维,效果也是很好的;后一种是冯友兰的小书,很精粹,开启心眼很有用,也是极好的。他原来是用英文写的,由赵复三所译的中文,很是流畅。之外,还有一种乐育堂语录,是清代道咸年间黄元吉的一本奇书,它融会道儒禅三教精华,倡导内圣外王,乐育群生,很切合我们这时代直面现实生活,理解性灵本真。只要不是为了玄虚的丹道,还真是启迪性灵的最佳读物。至于外国的书,也不胜枚举,可选读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德国人的格言集;又印度人的奥义经,阿拉伯人的古兰经故事,虽然古老却也很好。书不在古今,而在心灵真实的需要,不在读很多,在于读得精要而能涵养内心至于质量很高。当下世界是书太多而不是太少,选择精要的图书数十种或者就只十余种,不断阅读,期其有传,是可以作为家风撒播的。附带一句,当下流行成功学阅读,这方面最好的还是卡内基。它们或许有助于提升胆见,但如果性灵智慧陶育不足,多数的书就只是迷障,并不足从学。
      总之,读书是灵魂的事,也是叶教授说的圣洁的事,书香社会作为国家文化导向,应该来自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和读书信仰或者信念。读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由自我编织的充盈而浪漫的情怀。个体生命质量的好坏取舍来源于本真追求,如果读书而没有修持之心,读书是难有效果的,或许倒是迎合了社会形态的读书无用论的虚无慵懒的气味。但如果读书以后,能够在甜俗迷离的荒寒心田,拔除成见,鲜活灵魂,举止雅健,面目浩然,还能够开放出一朵一朵圣洁而美丽的莲花,也可算是书香飘摇的绝大功德。如果读书,如何读书,其实就是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读书,并且,真诚读书。
(责任编辑:吕奋珍)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