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院县共建打造农业科技强县——浮山模式新探索
2019-08-29 14:53:05 来源:山西农民报

——传统农业如何由“慢发展”向“快发展”转变?

——现代农业如何由“卡脖子”向“昂起头”跨越?

播下“科技种”,长出“蝶变芽”。地处太岳山南麓的浮山县,通过与省农科院联姻结对,大力实施“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着力引导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向农业产业集聚,全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试验创新孵化基地,交出了一份跟着 “科技亲戚”向农业要突破、让人“看得见”变化的答卷。

院县共建的“出发点”:推动县域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浮山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全县34万亩农田散落在平川区、丘陵区、土石山区三大区域。因紧靠临汾市区,该县又被誉为“临汾的菜篮子”“临汾的后花园”,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潜力巨大。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浮山县委、县政府立足让“农业强起来”,响亮提出了聚焦蔬菜、中药材、干鲜果、谷子、养殖业五大特色产业,以“提质增效”为关键词,推动特色现代农业迅跑。但该县农业产业“先天”的小而杂、多而全,有质量、没品牌,缺技术、少项目,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滞后的弊端,与实现上述产业兴旺的愿景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

不破不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补短板、通瓶颈、拆篱笆,全县一盘棋,向科技要活力、要潜力、要效益……今年3月7日,浮山县委、县政府与省农科院正式签署“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彰显出了做强农业的强大决心和务实改变。

在项目合作中,双方商定:打通院、县、乡(镇)关系,由省农科院牵头,每年在浮山开展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每个产业培养县乡技术骨干3-5名,乡土技术人才2-3名,每个基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5名;每年创新1-2项可复制可用于示范推广的实用新技术;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配套技术落地,加快实现节支增效和示范带动。

浮山县县长、“院县共建”领导组组长粟俊昌说,科技进步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省农科院是全省农业科研的 “地方队”,拥有高端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库,与该院攀亲结贵,就是要将浮山打造成为省农科院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试验创新孵化基地,形成“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方农民”的良好格局,为浮山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根子上赋能。

首席专家的“碎碎念”:我们只推能够落地的新技术

7月上旬,记者走进浮山县北韩乡李家场村,但见高坡上核桃园3米多高的巨型木牌上,醒目写着“山西省农科院新成果、新技术示范基地”,项目名称 “十里核桃垣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项目”,基地面积1500亩,示范专家支虎明、焦连成、武彦霞;以及存在问题,实施技术和达到目标等。

将项目制度化、具体化、考核化、标准化,建立有机旱作特色小麦优质生产及加工技术、谷子提质增效示范、百亩苹果老树提质增效示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1个;建立旱地优质小麦品种试验、“南果北移”水果配套栽培试验、“春大白菜+夏季西葫芦”反季节双季高产高效栽培、设施蔬菜高垄半免耕简约技术等试验创新孵化基地11个;与9个乡镇的31个产业项目进行技术对接;落地对接技术推广项目32项;深入乡村和园区实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4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次。

“院县共建”项目落地以来,短短四个多月时间,省农科院“院县共建”专家组想方设法为浮山农业注入“科技芯”,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农科人员技术高端、朴实无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格配方”。

“院县共建”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永杰,从项目落地到现在,率领专家团队开展点对点服务的天数累计就达到了80多天。

3月22日-29日,陈永杰与浮山县各乡镇书记(或镇长)面对面,分析各自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院县共建”农业项目16项。

4月8日,正是大棚西瓜授粉的关键期。陈永杰和瓜菜专家梁明珠深入浮山县辛落村实地培训瓜农西瓜授粉及授粉后的管理,让30多位瓜农当天受益匪浅。

5月26日下午,一场大风将浮山县响水镇敦曹村的套袋梨刮落一地,梨农损失惨重。27日一大早,陈永杰就急匆匆带领果树专家焦连成赶赴现场,实地“开方”,科学指导。

与陈永杰拉呱,这位为农技推广奔忙了半辈子、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只推能够落地的新技术。老百姓乐意用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

在“引进来”同时,陈永杰领衔的专家组还积极带领乡村干部、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乡村致富带头人“走出去”,深入沁县沁州黄集团学习谷子的产加销前沿技术和理念;深入隰县考察玉露香梨产业的发展和电商运营情况;深入吉县学习苹果树“插皮舌接”嫁接、间伐减密等现代管理措施及线上线下苹果销售模式。

“践行院县共建,专家组必须为浮山培育一批带不走的科技‘二传手’,这样浮山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就会有雄厚的底座。”如今在浮山广大乡村早已经“自带流量”的陈永杰说。

由于科技下乡落得 “实”,专家和农民格外“亲”。在浮山,现在陈永杰到哪个村都不感到生分,农民当陈永杰他们如同自家亲戚,农业生产中有啥问题、难题从不藏着、掖着。

养牛老板的“没想到”:专家一项建议节省下百十万

为产业定位,进企业帮扶。在田头答题,让农民阅卷。

对接产业需求,示范辐射推广。一招“院县共建”棋,激活浮山农业发展的“精、气、神”。今天的浮山,发展现代农业“政府干、农民看”的问题基本不见了,原来进城打工的农民,许多开始返村投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围绕农业转型升级,乡镇干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做好本区域内的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增值问题。

“院县共建给浮山农业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开始转变,劲开始往一处使,相互比着看谁干得更好,对农业新技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浮山县张庄乡党委书记许军军深有感触。

——“院县共建”最直接受益的当然还是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

浮山县张庄乡印象田园大棚种植户盖亚奇、陈惠强,今春采用省农科院专家传授的蔬菜高垄半免耕简约栽培技术种植西葫芦,有效解决了减少作物轮作、减少土壤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现实难题,每棚西葫芦纯收入超过3万元。“我们就喜欢这样的专家,就喜欢能解决生产实际的模式和技术。”如今已被孵化成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 “二传手”的陈惠强,说起“院县共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比陈惠强更激动的还有浮山县徐民牧业有限公司老板盖寅山

地处浮山县张庄乡的徐民牧业占地70余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是一家集优质肉牛繁育、饲料加工、养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牧业开发公司,是全县养殖龙头。

记者在徐民牧业采访,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今年5月4日,“院县共建”项目专家——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元庆及梁茂文、魏清宇等人来徐民牧业进行常规指导。

恰逢徐民牧业计划新买进500头架子牛,不得已对原有的12栋牛舍进行改造,每栋改造预算35万元。张元庆等专家了解这一情况后,进牛棚、看场地、问缘由,最后给出的建议是:利用现有设施,合理增密,将每头肉牛的间距由计划中的1.5米改为1.2米,不会影响养殖,但可以少改造4栋。“照方抓药”的徐民牧业,果真最后只改造了8栋牛舍,没有影响到新增肉牛的养殖。

“没想到,真没想到!省农科院专家的一项建议,为咱真金白银省下了百十万元。”直到今天,盖寅山说起这事,都感觉像做梦似的。心怀感激的盖寅山逢人便说,“发展现代养殖业,离了科技说不上话,少了技术办不成事!”

盖亚奇、陈惠强、盖寅山,只是如今浮山实施 “院县共建”项目造福农业、造福农民、造福农村的一个缩影。更多因为科技“改版”农业、鼓起农民钱袋的故事,依然在上演,依然在路上!(金建强)

原题:科技点亮希望的田野——院县共建打造农业科技强县的浮山探索

(责任编辑:孙海龙)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