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洪洞大槐树“德孝文化”福佑九州
2021-05-06 12:08:15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赵华伟)在中国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要找出一个名声最大的恐怕当属山西洪洞县了。洪洞县既非面积最大,也非人口最多,何以在全国声名最显,这主要源于600年前的那场明代大移民。


    根据记载,从明初洪武至永乐的50年间,从洪洞大槐树下出发的移民运动达18次,移民姓氏为1230个,移民总数超过150万,直接移民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等18个省、市,600多个县份。而后经历代转迁,大槐树的移民后裔又遍及全国乃至海外,总人口估计超过两亿。“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这个大江南北广为流传的民谣记述了大槐树移民的史实。

    明代移民是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其中山西是重点,先后有50多个县向外省移民,但历史为什么单单会定在洪洞大槐树?这是因为元末眀初,因连年战乱造成的中原一带地广人稀,与此同时,晋南一带却是远离战乱,经济富足、地狭人众。明代移民之所以选择在洪洞,首先是因为洪洞县是一个水旱从人、不愁衣食、人口稠密的农业大县,同时又处在贯通山西南北的大官道上,介于太原府和平阳府之间,并且离平阳府很近。这里一直都是官员来往、商旅过往的重要通道,因此,把它称为“官道”。据《洪洞县志》(民国版卷十六),明清时期的洪洞县“南通秦蜀,北达神京,车辙马迹,络绎如织”。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上,人流、物流以及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变得相对容易。而之所以选在广济寺一带,则是因为这里庙宇寺院很多,又有官仓、义仓、驿站等,而且又临近县城,所有这些都为移民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无论从时间上,从地域范围上,从组织规模上来说,都是中国移民史上的顶峰,是中国历史上移民规模最大的一次。

    洪洞县山川钟萃,人物灵秀,古称“礼义之邦”、“神圣之邦”,被称为“华人老家”。洪洞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造就了洪洞特有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洪洞境内有25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仅《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所列的26位远古人物中,有一半之多在洪洞都能找到其活动遗迹。这里流传着诸多的远古人类文明起源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这是大槐树文化得以产生以及令人信服的历史根据。
    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娥皇女英,造父驾车,许由洗耳,师旷正音,叔向贺贫,相如遗族,千古佳话,至今流传。
    尧舜禹三位古圣人是我们的先祖,是中华文明精神的始祖,也是我们的道德典范。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正是他们创始的基业,使我们的民族能够成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道德文明的民族,能够屹立于民族之林。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道德、需要民德的时代,寻宗追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为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孝敬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德孝文化以“唯人为贵”为核心,既是治国理政需要秉持的基本理念,又是从上到下的基本价值遵循,这些要求与当代中国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为内容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性。
    忠孝礼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道德行为的精辟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忠于国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中国传统固有的小家庭模式开始发生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也都将产生巨大变化。许多传统文化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方式变了,但核心并没有改变,坚守德孝文化,涵养中国文明之根,任何时代都必须坚守。

    600多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回乡祭祖的大槐树后裔络绎不绝,形成了丰富的移民传说和悠久的祭祖传统。自1991年起,洪洞县顺应民情,在几百年民间祭祖活动的基础上,吸纳了大量民间祭祀仪规,每年都会举办大规模官民合祭的“寻根祭祖节”,让这一“祭祖习俗”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大槐树根祖文化是以明初大移民为背景,大槐树为形象图腾,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用以维系宗亲之情为精髓的文化现象。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槐树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保护和弘扬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对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洪洞大槐树景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依循,持之以恒地开展以“崇宗尊祖·德孝中华”为主题的德孝文化实践,挖掘培植蕴藏于文化心理深层的“孝”文化基因,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传统美德、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福佑延万家 孝德感天下”也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近几年孝文化节一直喊出的口号,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德孝精神和传统文化更深入群众、深入民心,通过“孝德敬茶”“孝行体验”等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游客对孝德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夜游大槐树”系列精彩夜游活动,让游客感受老家温度,增强游客的归属感。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文化演艺团以大槐树孝德文化为主线,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编排增设了孝德节目:旧二十四孝小品《芦衣顺母》、新二十四孝小品《常回家看看》《家和万事兴》、情景剧《孝敬爹妈》,通过塑造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和形式新颖的表演方式,加深了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对德孝文化的认识,对宣传德孝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研学游不断掀起新热潮的当下,洪洞大槐树景区依托以德孝文化为内核的移民文化、根祖文化,积极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将文化与活动有机融合,推出了“洪洞大槐树孝文化节”系列活动,由“传承德孝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宣讲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多重活动体验 领略非遗之美”“家门常开迎亲来”等主题活动组成。景区希望通过这一富有仪式感的系列活动,带领人们在繁忙的工作、课业之余静下心来感受“孝”文化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深切体验中国传统俗语说的“百善孝为先”,“孝”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2018年洪洞大槐树景区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后,将孝文化节与研学游结合重点推出的“研学+”多重体验模式,成为每年孝文化节的新亮点。
    一是研学+非遗传承。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平台,洪洞大槐树景区多年来致力于打造非遗传承保护新阵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进行常态化活态展演便是景区的一项有力举措。在近年的孝文化节期间,景区将献殿作为“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活动的“主阵地”,在献殿上演的传统《祭祀》演出,成为广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深度体验非遗魅力、主动传承非遗文化的新课堂。起坛迎神、敬香通神、奠酒献礼、敬致祝文、拜神祈愿、饮福受胙、鞠躬辞神,以虔诚感恩之心参与大槐树祭祖习俗,感受非遗文化与心灵的碰撞,主动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二是研学+孝德体验。德孝是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而不衰的传统文化。为弘扬尊亲奉孝的美德,传播家道家风孝德文化,洪洞大槐树景区在古大槐树处茶室内特设“孝亲堂”,开展“传承孝德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由工作人员引导参与活动,拜谢父母养育之恩,向父母敬上一杯孝心茶。让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传承孝道感念亲恩,让孝德家风薪火相传。

    三是研学+爱国教育。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洪洞大槐树景区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研学游课程的一项重点内容。近年的孝文化节期间,景区在移民实证展览馆影视厅推出了“红色老电影展播月”活动,宣讲红色故事,满足暑期学生团队研学和青少年游客体验需求,让他们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当下,感恩先辈,传承革命精神,筑牢信仰根基,做红色正能量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四是研学+演艺体验。近年的孝文化节期间,景区全天十余场精彩演出供游客免费观看。《大槐树移民》、《铁锅记》实景演出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仿佛置身600年前那场大移民场景中,感受背井离乡的悲壮无奈、铁锅认亲的欣喜感慨;《魁星点斗》让学生们体验一把“高中”瘾,对历史知识投注更多的兴趣;在《家国情槐》中体悟民族大义,在洪洞《传统婚庆》中感受民俗风情……文化演艺项目是大槐树景区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的成功之作,也是研学游课程的重要内容,更是让移民历史以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活起来”、在青少年的关注中“火下去”的最佳载体。
    五是研学+民俗游乐。景区民俗村向来是孩子们畅玩的欢乐天地。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清凉大战,一触即发,泼水活动着实让孩子们狂欢过瘾;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掷沙包等童趣体验活动成为学生团队现场竞赛的最佳项目;放大到眼前的川剧变脸、魔术表演让孩子们连连称奇,激起了极大的兴趣;打麦场舞台上的桌上足球和呼啦圈竞技比赛还有景区精美礼品现场赠送获胜者;景区还特别制作了二青会吉祥物宣传版面,让青少年拍照留念,为二青会加油助威。

    洪洞大槐树孝文化节期间,根字影壁、祭祖广场等重要景点精心布置的孝文化氛围也成为学生团体和亲子游家庭的最佳合影留念处。拍照打卡,定格老家记忆;传承非遗,体验祭祀仪程;爱国教育,感念先辈奉献;观看演艺,了解移民历史;触摸景观,聆听历史回声;民俗游乐,尽享童真童趣;传承德孝,培育文明家风。洪洞大槐树孝文化节,让良好孝德家风浸润社会风尚。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孝文化是我们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精神磐石,也是我们形塑社会价值观的价值原点。讲德讲孝这是中国传统伦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讲到德与孝就把握住了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根本特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其根本就在于精神的层面,在于精神的文化内核,在于根本的核心价值。

    文化的核心价值一定是精神的,而这种精神才是这种文化能够传留久远的根本的原因和内核。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特定的精神文化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阐述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以把握住像德孝这一类的核心价值,正是把握住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孝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本分,只有在尽孝中,我们才能知晓恩情的宝贵,懂得责任的重要,感佩担当的真诚。感恩、责任、担当,孝所蕴藏的要素,不仅是一个人正心、修身、齐家的行事依据,更是社会和谐所赖以维系的价值之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参照。以孝德实践为圆心向外扩展,孝文化就会成为代际沟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社会道德建设也能获得坚实稳固的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责任编辑:张文杰)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