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秋访红色井子峪
2019-08-31 11:31:18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杨志华)7月29日,上午,保牛因工作关系邀我同往明姜镇的井子峪村。行前,他打听了路径,二三十分钟就开到了广胜寺一厂、二厂间的山焦路上。幸亏导航提示,无大费周折,就找到了东去井子峪的乡间公路。
    也许是远离城镇,乡间公路上很少遇见车辆和路人,路经了槐树庄、白皮梁等大小村庄。半小时后接近井子峪。
说起原赵城县的“三峪”来,可谓驰名汾河两岸,槐乡大地。这并不是说他们有洪洞的特产莲菜、秦壁的大蒜,也不是说他们有大槐树、广胜寺的金字招牌,当然也没有董林哲、董寿平的传奇人生,可是他们确实是“红色圣地”。他们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经历过民族战争的磨砺,融和着洪赵儿女保家卫国的鲜血和生命,“三峪”的历史是鲜红的,“三峪”的儿女是英雄的!
    我沉浸在“三峪”的“红色”中,感受着那一次次火与血的洗礼!
    1939年年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次年6月下旬,在日寇四十一师团的支援下,阎锡山调集其4000人,向洪洞、赵城、安泽地区发动进攻,妄图消灭驱逐这一地区的地方政府,继而向太岳纵深地区大规模进攻。陈庚司令员指挥主力部队在晋家山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
    7月2日,盘踞在洪洞、赵城的日寇为支援阎锡山顽军,出动700余人,分三路向八路军进攻,敌北路进至石门峪,我决死一纵队二十五团奉命到蹄子堰占领阵地。敌人在炮火掩护下,连续向二十五团一、二营冲击十余次,均被击退。在三营阵地上,敌人在炮火掩护下,两次突入阵地,均被三营用刺刀、手榴弹击退。全团在阴雨连绵的阵地上,忍饥挨饿坚持了7个昼夜,为主力部队集结调动歼灭进犯之敌争取了时间。
    接着是阻击高金波、崔道修部在日寇密切配合下的进犯。蹄子堰位于霍山主峰的南道,是洪、赵、安泽三县之间的制高点,是太岳区通往平原的必经路径之一。7月3日,二十五团一营前哨排排长带领战士们在蹄子堰南侧给敌以重大杀伤,守住了阵地。次日,敌人趁着雨雾秘密向一营接近,突然发起进攻。该营一连、二连、三连先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浴血奋战。与此同时,三八六旅十七团开进到了晋家山地区,构筑阵地,阻击进犯之敌。6日晚,顽军1000多人向晋家山进犯,十七团一连撤到了主阵地。二十五团一营,仍牢固地坚守阵地。7月7日,顽军继续向二十五团、十七团的阻击阵地进攻,遭到严重打击,伤亡700余人后占领了晋家山东北的罗家窑地区,到7月9日,八路军、决一旅对高金波、崔道修进犯军进行总反击,于8日晚分别向预定地区进发。三十八团于9日凌晨在行进间歼灭了顽军1个连,随即运动到西梁上。拂晓时候,二、三营开始向晋家山西南面的敌阵地突击,协同七七二团、十七团、二十五团、四十二团总攻晋家山之敌;一营向盘踞在杏树垣敌人的旅指挥所突击,很快全歼了指挥所和直属部队,打掉了敌人指挥机关,使敌人各部队失掉了指挥。天亮以后,四十二团全歼了盘踞在铁家山崔道修的六十四团1个营,生俘了崔道修之弟该营营长崔道生。接着,二十五团三营配合七七二团、十七团、三十八团友邻部队,在陈庚司令员统一指挥下,向高金波部队发起总攻。残敌向道觉方向狼狈逃窜,一营、二营由蹄子堰方向立即追击、堵击,将逃敌大部分歼于途中。作战期间,洪洞、赵城、安泽三县人民翻山越岭,从60里的山下给部队送水送饭,运送伤员,对保障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0年6月上旬,决一旅二十五团完成开辟赵城,把阎锡山卫立功部驱至汾河以西之后,掩护赵城地方党政军开展地方工作和保卫夏收,部队驻扎在石门峪、兴旺峪、井子峪一带。
    “杨老师,想啥呢?”
    “想井子峪、石门峪、兴旺峪的抗日斗争。”
    “你的《洪洞抗日战争史》不都写上了吗?”
“那不算什么,历史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要记在心里。”
“明白了,联系咱们参观西柏坡,你可真是不忘初心呀。”
“你也是,有一片初心不容易的。”
“那当然,血与火炼成的么。”
    听了保牛的话,我的思绪又回到1941年9月11日。那天,日寇集中百余人,由武装特务带路,企图消灭驻郭家节的游击队一连。当日寇摸进郭家节时,一连已转移到井子峪,敌人又向井子峪进袭。天快亮时,敌人进至村西面,哨兵发觉,开枪射击,敌人组织兵力抢夺井子峪北梁高地。五班班长杜德功、六班班长石占标率领战士们迅速占领了北梁西端的一个孤立山丘,掩护全连进入战斗。两个班一直坚持到天明。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石占标等继续坚守西北面的山丘,坚决打击敌人。这时,连长王启发已带二、四班占领井子峪东山,一连已取得有利态势,再一次与敌人展开战斗,一直坚持到下午时,鬼子死伤多人,被迫撤退。
    同年10月2日,赵城日寇集中200余人,向赵城抗日县政府驻地兴旺峪进行“清剿”。石门峪、兴旺峪一带村庄军民向霍山上转移。在此之前,日寇于夜间以一部兵力潜伏在东山顶上,公安队长任子玉率公安队1个班掩护干部、群众向东山转移途中,遭潜伏的日寇猛烈阻击,东西两面敌人已对公安队形成前后夹击,形势紧急。县政府干部和群众向深沟突围,公安队战士英勇抗击敌人,双方发生激战。游击大队驻井子峪的一部和驻石门峪的游击队闻讯前往增援,毙伤敌人30余人,把敌人击退。任队长和县政府三科科长张君佐、县民政科长段和生、财政科长纪小康遇难。群众死伤30余人,造成赵城地区抗日军民的一次重大损失。
    1941年10月,汾东支队支队长靳仙洲率汾东支队进至井子峪,二十五团副团长刘丰率三营进驻石门峪,寻机歼敌。赵城游击大队一部驻郭家节。11月10日佛晓,驻赵城日寇百余人由明姜出发,向汾东支队发起进攻,靳队长速派侦察员向刘丰副团长求援。刘副团长接报后,急令该团三营火速增援,聚歼进攻之敌。汾东支队准备由井子峪正面出击,由二十五团三营迂回歼敌。该营营长率部队向井子峪方向疾进,直插敌人背后,十连沿着枯水沟急速前进,朝井子峪西北向敌人插去,二排占领右侧高地。一、三排突然猛扑上去,插敌侧后,和迂回的一班切断敌人退路,二排从右侧山梁上扑去,居高临下,一排排手榴弹打得敌人乱成一团,十连战士端着刺刀冲向敌群。顿时,敌人阵地上手榴弹爆炸声、刺刀撞击声、战士们的喊声响成一片。
正在十连指战员勇敢地与日寇激战时,汾东支队从井子峪开始了反击。井子峪村西的阵地被汾东支队控制,敌人在夹击中慌忙西逃。战士们用密集的火力送鬼子上了天。战斗打了1个多小时,毙伤鬼子40余人,鬼子小队长田中负伤逃掉。汾东支队和三营无一伤亡!这次战斗,三营受到晋冀鲁豫军区的通令嘉奖。
    1941年12月29日《新华日报》报道:我赵城军民在石门峪歼日寇百余人,毙日军大尉1人,缴重机枪4挺。
1942年春,抢运《赵城金藏》时,军区基干营一连在井子峪休息吃饭,王万荣、刘忠(刘一新)教导员动员、传达任务,说是去广胜寺取经。太阳开始落山,老乡牵毛驴来了,驴背上左右都驾着篓驮,天黑后到达广胜寺,顺利完成了任务。
围困石门峪,是1943年10月的事。日寇在频繁“扫荡”时,于10月3日分驻在石门峪,因为这个据点直接给游击根据地“三道峪”插了个钉子,威胁着游击队的立足点,不得不加强围困。主要围困力量是以“三道峪”民兵为主体成立的120人的民兵基干连、二区区干队、石门峪及其周围的广大群众。空室清野,断绝水源,破坏交通,地雷爆破等等,不到20天,就把这个据点的敌人逼跑了。当时,最著名的是战斗英雄、神枪手“老套筒”的冷枪。曾有顺口溜歌唱“老套筒”:
                           10月3号天将亮,鬼子呀来扫荡,
                           进驻那个石门峪大杀烧。
                           沿山烧毁粮食呀,水地又割稻,
                           不打那个鬼子呀活也活不了。
                           神枪手呀“老套筒”,威名不虚传。
                           苍白色的头发呀,胡子一寸半,
                           穿一条黄马裤,背条六五枪,半月内杀鬼子整十三。
    这首歌开始只在民兵基干连唱,以后干部中,学校里,到处传唱,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志。“老套筒”出席了太岳区民兵英模大会,得奖步枪一支。
    同月,敌人集中一百多人夜袭石门峪。石门峪、吴儿峪的民兵在时宝庆统一指挥下,与敌人战斗到中午,敌人才攻到霍山脚下。双方对峙到天黑,敌人退到石门峪住下,到处点火。游击队、民兵便袭扰敌人。敌人不甘心就此罢休,一直等到第二天、第三天。见此,游击队夜间断敌水源,白天再监视敌人,敌人出村就打,整整围困了半个月,打死十几个鬼子。鬼子在石门峪前圪塔放了瞭望班哨,早来晚回。时宝庆得到这一消息,便集中民兵20多人,佛晓前摸到前圪塔上埋伏。敌人吃了饭,几个鬼子前来上哨,当走到离民兵50多米时,民兵突然一排子猛射,当即打到两个鬼子,其余的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回窜石门峪据点。鬼子第三天即撤离石门峪,跑回明姜据点。
    回想间,我抬头一望,大雾弥漫霍太山,远远就听到山脚下的鼓声齐鸣。透过车窗,隐约看到山涧那正热闹。车子经过井子峪村,平平坦坦地绕了几个弯,便停在大同江崖上。大同江又名南大涧,是汾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井子峪村,下游称漠河。我仰望井子峪村东的霍山指给保牛说,那里是蹄子堰,是二十五团阻击阎锡山高金波、崔道修部的战场;又转身眺望井子峪北面说,那里是兴旺峪、石门峪一带,回身指着西南方向说,距离四五里远是郭家节,这三个地方在1940年到1945年都是赵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那时候的抗日游击战真是奇迹,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硬是在这山区丘陵一带建立根据地,打败了日本鬼子!”保牛感叹道。
   “是呀,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边赞叹边步行下坡。水泥便道仅容一小车通行,除了花草山丘低矮的树木,便是两行彩旗飘飘,犹如迎宾大道,欢迎四邻八乡,亲朋好友,亲近霍山,莺歌燕舞。我俩步行50多米,至娲媓圣母庙。庙前广场只见各色身影,多彩服饰;单听人声沸腾,时而锣鼓叮咚;还有祈福香火,与霍山雾色水乳交融,便是南大涧与霍山身心合一之灵性啊!
穿过人群,来到庙侧青碑前,我们仔细观看乾隆七年(公元1742)石碑碑文,原来在276年前农历七月七日“大清国山西平阳府赵城县广胜里井子峪创建娲皇圣母庙宇”。当时捐助的有道觉村、后河头村、明姜村、师屯、辛堡村、郭家节等村人。此时我才明白十里八乡的村民与之缘源久远。新碑文说,巍巍霍山脚下,神圣宝塔之侧,祥瑞井子峪村庄于大清乾隆七年始建娲媓圣母庙,依山瞰川,风水秀美。庙宇历时二百七十六载,主祀圣母女娲,善男信女,朝奉暮拜,香火绵延,福佑乡里。
碑文载:“沧海桑田,时随势迁,经年日久,建筑圮旧,虽四方信众朝拜焚香者络绎不绝,然殿危像敝,圣灵居陋,众心不意。故乡民共约重修娲媓圣母庙,智者献谋,勇者尽力,仁者播德,义者为劳,四方助援。丁酉年(2017)农历七月初二日……七月初七日正式开工。 ……今已巍然秀出: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红墙灰瓦,玉栏石阶,翠柏掩映,肃穆庄严。安圣灵之所居,发众心之善念。”
    右脚迈入庙堂,香火缭绕,肃然感知,庙堂正中供奉娲媓圣母,左奉子孙娘娘,右奉火星娘娘;主像两侧为左右童子,下为左右文吏;神像正然端坐,韵神姿秀,惟妙惟肖;壁画左为女娲抟土造人图与女娲甩泥造人图;右为共工怒撞不周山图与女娲炼石补天图,披彩着锦,栩栩如生。
谢绝主事挽留,我顺便问,村里有烈士碑吗?他说,原来那些老窑洞都有遗骨,烈士碑也旧了,前几年烈士们被安葬到沙窑烈士陵园去了。我的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了,烈士们没有被遗忘,没有被冷漠!
    “这次探寻抗日战场收获不小。”保牛说。
    “我呢,也是不想让他们老是出现在我的梦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家,一个可以永远安息的家!”
     回望娲媓圣母庙,锣鼓、武术、歌舞、建筑、塑像、绘画,这些跟当年英烈们的红色初心缘源承传吧!
(责任编辑:王拽)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