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桃李三千悼名师
2019-08-28 17:48:14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张天鸣)桃李三千株悼念一代学宗,阴阳七八月仰望万世师表。极目槐乡教坛,耕园拜恩师。燕森甫老师之后,对我影响最深的当属名师张俭。故下笔云云,以悼千秋。
    张俭老师,1943年1月6日出生于洪洞县南营村,2019年8月21日(阴历七月二十一)仙逝于洪洞县城盛达家园家中,享年77岁。张俭老师“放马南山,刀枪入库”于另一个世界之际,洪洞一中领导及生前友好、众多门徒都不约而同的参加了其遗体告别仪式。
    张俭老师1943年1月6日诞生于洪洞县城南美丽的南营村,兄弟姊妹共四人,总排行老幺,很难想象,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么一个贫困的家庭,战火与饥饿并没有泯灭他求知的欲望,从小就懂得了知识强国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后,他有幸在洪洞县最高学府洪一中就读。1957年7月,他16岁时拿着洪一中初中毕业证,走上了人生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由淹底学校为起点,辗转杨张学校、杜村学校,“家有几斗粮,不当孩儿王”的民谣,并没有改变他的执着信念,他与学生们一样,有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言壮志。不经意间,其门下学生渐渐鲤鱼跃龙门,吃上皇粮,张俭老师也随之时来运转,于1973年7月由乡村学校调到南垣最高学府曲亭中学担任高中教师,自此“一个初中生教高中生”却缔造了“上理科到洪中,上文科到曲亭”的现实版神话。在曲亭中学二十年磨一剑之后,又于1990年走进洪洞县最高学府洪一中母校任教。“山高我为峰”,之后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又熬费十年磨一剑的胸怀和智慧,缔造了洪洞一中连续荣获临汾地区第一名的成绩。面对张俭老师的鞠躬尽瘁,我们不止一次地拷问自己,人生能有几次博,人生到底有几个十年啊,可是他在这三尺讲台上,十年又十年,十年复十年地呐喊着。尤其他在洪一中耕耘十年之后,又奔向更高一级的教育平台探索,即临汾平阳中学任教。自此张俭老师犹如古代的游学侠士一样,在槐乡大地各界的评说中,蒙上了一道神秘的光彩。他的课桌上,时长放着课本和最新教材,这种形象一直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的家乡情怀很浓,平阳中学的成绩连年上升,念念不忘洪洞故土的他,2004年终于从平阳中学又返回新英,而且带回了一大批优秀教师,顿然间支撑起了新英学校的前期辉煌,同时又必然地造就了新英学校后来的辉煌业绩,新英奋斗十年间,以校为家。呕心沥血的场面,实在不堪回首,后来才知道,那个在讲台上激情昂扬的张俭老师,早已是病魔缠身了。师生情深,桃李不言,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的遗憾。
    《张俭老师从教五十周年》——志庆文集,是他留给亲人和学生的一笔财富,也是他人生真实的写照。常元星《张俭先生执教五十周年志贺》李传刚《长寿仙》王新萍《心系曲中》王宏伟《才俊出南垣》付珍祥《辛苦了,张老师》王吉星《人未老,心更年轻》孙洪生 赵胜凤《辛勤耕耘育桃李 呕心沥血写春秋》孙文选《以身立教五十载 敬业奉献谱篇章》侯黎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廖珍杰《恩师与我》卫学明《品读智慧》范宝琴《颂名师张俭》张天鸣《烛光透师魂》张永谊《曾经的岁月》张书平《永葆青春的张老师》等师生篇不知凡凡,及《怀念我的母亲》《我的四个弟子》《七九四杰》《我的五届学生干部》《兄弟姐妹跃龙门》《弟子景北记》《奇才卫方正》《我所认识的王灵杰》《我与忠义》《外孙秦奋》等,包括时隔几年又呕心沥血编著的《师生通讯录》,为三千桃李情系槐乡,提供了一个永久的乡情驿站,也是他晚年教学生涯之外诞生的比较有价值的一块牛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杏坛耕耘一甲子,桃李芬芳满天下。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他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献身教育、学生至上、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在教师岗位上硕果累累,屡创佳绩。
    张俭老师的一生是坚持学习的一生。他手不释卷,勤于钻研,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学问在勤奋中成长,水平在课堂中提升,最终以一名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而执教于高级中学,且艺兼语文、历史、地理诸学科,均深受好评。张俭老师常用宋人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自勉。坚持学习是张俭老师教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俭老师的一生是耕耘课堂的一生。张俭老师从小学起步,先后在初中、高中执教,且能自如地转换于多学科教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曲亭中学执教期间,长期执教文科毕业班历史、地理双学科,教学生动,深受学生欢迎,高考连创佳绩,造就了曲亭中学文科教学的光辉岁月。无数学生因此改变命运。张俭老师的知名度响彻洪洞、临汾大地,甚至于张俭老师的历史、地理教学教法,成为三晋教坛的典型案例。张俭老师一生获取过省、市、县各种嘉奖数十种,是名符其实的一代名师。
    张俭老师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培养和成就他人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铭记他的突出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敬业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我们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王拽)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