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精准扶贫 > 正文
脱贫摘帽进行时 漫山遍野金蛋蛋
2019-08-22 14:52:25 来源:临汾日报
——来自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的报道
村民们变身模特,展示当今农民新形象

村民们借来服装,通过表演等形式宣传玉露香梨

贫困户刘菊平正在采摘


村民们正在装箱外运
     初秋时节,湛蓝的天空下,黄澄澄、金灿灿的梨挂满了汾西县团柏乡梨园的沟沟坎坎,片片绿油油的果园里,金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果农们辛勤地除草、摘果、套袋、装筐,等候的客商们把一车车“金蛋蛋”运向了北、上、广、深等地,丰收的喜悦映满了果农的幸福。
 

“来,欢快的脚步走起来。”“老哥,再搬一筐走一趟。”“好,就要这样的节奏”……

 
  这是在干什么呢?记者走进梨园的当天,在采摘队伍中还有一群头遮碎花布,身穿碎花衣服、蓝色裤子,手提柳编篮的“模特们”,他们中还有几位壮汉,头缠白毛巾,身穿白马褂、黑裤子,搬运着装满金梨的大筐。梨园里,这些穿着统一服装的“模特们”,吸引了不少来自汾西、临汾及周边地市的摄影师,他们扛着“长枪短炮”,拍摄果农们工作的瞬间。
 

“当我们被摄影师追着拍摄时,瞬间就明白了‘追星’这个词的意思。”提到被拍摄的感觉,一位“模特”笑着说。

 
  经了解才得知,这些特殊的模特全部来自汾西梨园的周边村庄,她们常年在梨园里工作,虽然不曾受过专业的模特训练,但是在果园里采摘,她们比模特还要专业。
 

“今年的天气特别干旱,如果像以前一样种玉米,恐怕连本钱都收不回来,”40岁的薛文秀说,“种植梨树后,不仅生态环境美了,流转出去的土地有收益了,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

 
  薛文秀是“模特”之一,她住在团柏乡上团柏村,上有患肺气肿十多年的公公,下有一个上学的12岁孩子。为了照顾家人,薛文秀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家门口有了梨园后,她轻松地找到了一份可以常年务工的工作。
 
  修剪、刻芽、摘花、拉枝、疏花、疏果、套袋、摘梨、清园……在梨园里,从初春到寒冬,一年四季,活儿不间断,“只要勤劳,来了就有活干。”自2012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茶坊、枣坪、上团柏、柴洼庄、福洼庄5个自然村曾经靠天吃饭的旱地荒坡,种上了梨树,不仅改变了村民传统的耕作模式,又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劳动收入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东山坡,记者碰到了正在分拣装箱的茶房村薛贵香、秦元珍、郭汝香三个贫困户老大娘。听说我们是报社记者,心直口快的薛贵香老人就向我们聊起了她们三个老姊妹的高兴事。她告诉记者,她们都是同龄人,人民公社时期的铁姑娘。这几年因为年纪大了,啥收入也没有。种三两亩地,因为连年干旱,有种没收也撂荒了。孩子们虽然都孝顺,但因为收入不多,负担还重,一年给三五百块都不容易。这两年山上种了梨树,也给了她们这伙老姊妹赚钱的希望。她说,我们虽然比不上年轻人,挣不上高工资,但我们可以包工做,哪怕一天挣三、五十元。干一天,老两口一个月的鸡蛋有了,再干一天,老两口一个月的肉有了,四五天下来,各种菜蔬水果也敢买了。据郭汝香老人讲,她今年在梨园已挣了六千多元。她一本正经地给记者说,谁想当贫困户呢!还不是没收入变成这样的吗!以后孙子外孙见了给个小冰糕钱就能掏得出来了,赶个庙会什么的也有底气去了,以后换身行头也不用靠孩子们了。
 
  地结富裕果,荒山披绿裳。21公里水泥路“全循环、无死角”,贯穿田间地头,连接山上坡下,5座新建水库满足梨园灌溉,10万米高效节能的管(滴)灌网实现梨园全覆盖……
 
  一座梨园,盘活一方经济,养育一方人。梨园通过土地分红、劳务收入、创业板、村集体分红等形式,为380余户贫困户1044人带来了致富盼头。
 
  今年是梨园种植的第7年,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多年的管护,近3000亩梨园进入了丰产期。今年挂果梨树1500亩,亩产金梨1500公斤左右。梨树进入盛产期后,挂果数量将不断增多,劳动就业人数也将提升至1500人左右,帮助周边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现在不愁销路,在地头的批发价为每公斤8元,这些水果大多运到了全国一线城市。”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发展冷储、物流、电商、销售等产业链条,打造田园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区,带动和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苗红星)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