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地方之声 > 正文
【背包精神】一个“干”字背后的农信“家”情怀
2020-11-10 15:21:59 来源:三晋传媒网
     在朔州农商银行有这样一名“老农信”,他凭借一个“干”字,大胆创新,敢尝敢试,把握改革开放的有力契机,全力推进基层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曾被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评为改革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先进工作者,被山西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1999年度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任标兵,被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评为1990、1991年双年度省级农金先进工作者,获得其他市级和区级荣誉无数,他就是原朔城区联社北城信用社的主任聂富平。
     “分灶吃饭”,争当时代改革先锋
     1990年,为进一步拓展农信社的业务,聂主任按照上级安排,从当时的城关信用社分设筹建东关信用分社,负责城关乡东片11个自然村的金融业务。但是由于当时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限制,信用分社和上一级信用社一起核算。这就意味着信用分社即使业绩再好,如果上一级信用社整体经营不行,分社员工也照样挣不到钱。这些情况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聂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向上级反映,申请对分社独立核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朔城区东关信用分社被确定为全市信用分社内部独立核算的试点单位。分灶吃饭当年,聂主任划出一部分工资与员工的个人业绩挂钩,率先打破“大锅饭”的管理模式,让大家树立“为自己干活”的思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先进化的绩效管理让当时的东关信用分社扭亏为盈,名列第一,连续多年成为全区唯一的盈利社。同时东关信用分社在全区率先上线储蓄微机,首家开办电脑储蓄业务,全面推进业务办理的电子化进程。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聂主任积极和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沟通,全面推进分社改革升级,最终于1999年将东关信用分社升级为北城信用社,带领广大员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北城信用社成立,见证历史变革

     “养鸡下蛋”,保证存款稳定增长
     作为一名农信员工,每个人都懂得组织资金是一切工作生命线的道理。但是聂主任当时就提出:如果一名农信员工只懂得组织资金,动员储蓄,不懂得开辟存源,“养鸡下蛋”,至少不是一名合格的农信员工。他是这样说的,带领员工也是这样做的。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把广辟存款来源作为组织资金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是全程服务,培植存源。当时十里铺村是一个仅有400多人的蔬菜专业村,户均种植蔬菜6亩左右。聂主任带领员工,发扬背包精神,走村串户,主动上门,及时将贷款送到菜农手中,并在蔬菜种植前、中、后全程服务,帮助菜农生产和销售。菜农在收获后,除主动归还贷款,还把剩余的钱全部存到农信社。就是通过在各行各业这样用心用情的服务,不仅帮助大家发家致富,而且也为信用社发展夯实了存源。二是捕捉信息,拓宽存源。要培植更多的存源,在当时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光靠自己一张嘴两条腿还不行,必须有更多的“耳目”,以便捕捉信息“通风报信”。就是凭着人熟地熟关系熟的优势,凭着自己得到消息后的多次陌生拜访,最终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了老朋友,将这些客户培植成立固定的存源。三是重点联系,挖掘存源。在那个时候的老朔县,能住上楼房的都是有丰厚固定收入的双职工。聂主任带领员工实行“扫楼”策略,将这些客户作为重点联系户,并每人配备了笔记本,建立客户的简易档案,按期上门吸收存款,办理转存付息手续,工作“以客户方便”为核心,做到“让客户满意”,为信用社发展培植了更加稳定的存源。
电话营销业务,工作兢兢业业
     “一体两翼”,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当时的基层信用社都是一级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作为一名基层网点负责人,只有以算好经营账为主体,以合理调整存款结构为一翼,增加低成本存款占比;以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为另一翼,增加信贷资金收益,才能确保年底考核的整体盈利。
     作为当时全区唯一的盈利社,聂主任带领全体员工,一方面在吸收低成本上下功夫,全面推行“拉大户、挖小户,时刻不忘临时户”策略。拉大户重点以财政和大企业的对公存款为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拉一个算一个,即使拉上一部分,开辅助账户也行;挖小户重点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商贩,通过提供上门零钱换整钱,残币兑新币,小额调大额等方法,既保证客户资金的流动需要,也为信用社拉来了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抓临时户重点是拓展代收费业务,如为公安局代收治安费,虽然明知资金只是暂时存款,收费结束就会转到其他银行,但仅靠存差就为当时的信用社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的投量和投向,不断提升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贷款投量上,坚持“多存多贷、多收多贷、存贷挂钩”的策略,使内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规模控制上达到最佳结合。在贷款投向上,坚持“三优先”,即优先支持“两高一优”农业,优先支持项目好、见效快的支柱产业,优先支持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帮资金、帮计划、帮信息等开展全方位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同步增长。
及时做好总结,工作一丝不苟
     “家社合一”,无私奉献彰显大爱
     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聂主任始终以社为家,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成为全社在岗时间最长、个人工作业绩做优的员工。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全社员工除了春节放假的几天外,很少有人在工作时间请假,成为全区有名的爱岗敬业标杆社。
     为了组织资金,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忘我工作,没有按时按点回过一次家。他本有胃病,不善饮酒,可为了揽储,他经常舍命陪君子,直到喝到不知什么时候被人送回家。特别是在一次腊月营销旺季,聂主任的妻子因功能性出血,被领居送往医院。当他深夜回到家,只见床上放着一张“妻子病重住院,回来赶快去”的留言条。当他赶到医院病房时,只见五岁的女儿和领居大嫂守着陪侍,妻子病床前挂着一只鲜红的输血筒。当时同室的医生、护士和病友都在怪怨他只顾工作、不管家里的做法,而妻子从朦胧中看到丈夫疲倦不堪的面容时,只是点头微笑了一下,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那年,他们全家也破例只能在医院里度过了春节。
俯下身子服务,助力三农发展

     一张张已经褪色的荣誉证书,记录了一名老农信的光辉业绩;一摞摞已经发黄的日志笔记,见证了一名老主任的敬业历程;一件件感动人心的工作日常,反映了一名老前辈的使命担当。聂主任虽然已经退休,但仍时刻惦记着农信社的发展,甚至把家就安在了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网点旁边。每天早晨我们仍然能够经常看到这位老主任的身影,遇到疑难杂症,总是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聂主任的指点和建议。对于他而言,家就是农信社,农信社就是他能够眷恋一生的家!
(责编:曹二勇)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