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157位老年人被骗的钱全都追回了
2024-07-30 15:41:10 来源:
运城晚报
“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你好,我这里是芮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电话那头传来王大爷兴奋的声音:“你们给我退的钱,我收到啦!太感谢你们了!”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似乎能看到他嘴角泛起的微笑。至此,赔偿款已全部汇至157名被骗群众的银行卡,一起诈骗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风陵渡镇被骗了5万元的常大爷。他是百余名被骗群众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个,我原以为他可能是一位退休的干部,但现实与想法大相径庭。看到衣衫破旧、步履艰难的常大爷,我的心中五味杂陈。
在得知我们是来处理赔偿事宜的人员后,常大爷笑着从破旧的尼龙口袋中掏出一盒风陵渡特产糕点送给我们。“大爷,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糕点我们不能收,您拿回去吧。”常大爷坚持让我们尝一尝,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他笑起来时脸上那沟壑般的皱纹,展现着岁月的辛酸和面对困苦生活的坚韧。
望着常大爷远去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深感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意义重大。我意识到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加强养老诈骗的宣传工作,以确保更多的老年人能免受此类骗局的侵害。
这是芮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杨博渊的手记。近日,芮城县人民法院审理并宣判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4名被告人被判处6个月至5年10个月不等的徒刑,并上缴全部违法所得。芮城县人民法院将63万余元退赔款发放给157名被骗群众,守护了老年人的“钱袋子”。
保健蜂蜜能包治百病?
警惕养老诈骗
“这款蜂蜜是北京某专家潜心研究,里面包含多种秘方,吃了后可以治疗各种疾病……”通过夸大功效、消费诱导等方式,姜某、李某等4人将每瓶进价仅几十元的普通蜂蜜,包装成售价几百元一瓶的高价保健品,并号称具有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等功效。在所谓的推荐宣传下,157位老年人陷入这一保健品骗局。
从2019年4月开始,姜某、李某、张某、臧某4人在芮城县包括风陵渡镇、大王镇等6个乡镇,分别开设了专门销售保健品的店铺,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该店铺宣称自己与北京某研究院有合作关系,并通过赠送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进店听讲。他们虚构或夸大所售蜂胶软胶囊、枸杞蜂蜜等保健品的功效,声称这些产品能够治疗各种疾病。为了进一步提高销售额,他们还通过提供免费旅游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
家住风陵渡镇的刘阿姨是其中一位被骗群众。她回忆道:“店员很热情,端茶递水、陪说知心话,会经常询问睡眠好不好、有没有腰酸背痛等症状,非常贴心。”于是,在听完养生讲座后,她买回一堆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蜂蜜。这些保健蜂蜜不仅名称高大上,连外包装看上去也是价值不菲。
通过审阅案卷、分析案情,芮城县人民法院发现此案呈现出涉诈金额大、受骗人数多,以及被骗者年龄偏高的显著特点。该案中,共有157位老年人受骗,其中,153人年龄超过60岁,最年长的达87岁。整个诈骗案涉及金额总计639155元。
“诈骗属于财产类犯罪,除了严惩罪犯、准确量刑外,更重要的是挽回被骗者的经济损失,消除社会矛盾。”芮城县人民法院法官张永生说,“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追赃挽损的力度,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的财产权益。”
4名被告人获刑
在法院引导下退赃退赔
随后,芮城县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当庭对4名被告人进行了训诫,表示在作出有罪判决的同时,要求被告人赔偿所有被骗者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积极赔偿,将酌情考虑从轻处理。
在开庭审理的最后陈述阶段,4名被告人均表示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并愿意积极赔偿,被告人的家属也在庭审后协助退缴了相应的赔偿款。不到3天,63万余元涉案款项全部上缴至法院账户。
芮城县人民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对4名被告人分别判处6个月至5年10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对其中3名被告人宣告缓刑。4名被告人均表示服从判决,不再提出上诉。这一判决彰显了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能动司法理念。
案件审结后,杨博渊认真梳理并核实了每名被骗者的联系电话及被骗金额,通知离县城较近的被骗者携带身份证及银行卡至芮城县人民法院刑庭办公室办理退款手续。针对没有联系电话的被骗者,杨博渊积极与各村村干部沟通协作,请他们代为传达通知,确保不少一户、不漏一人。
在给距离县城较近的97名被骗者办理相关手续后,杨博渊协同张永生还一同前往基层法庭,继续为剩余的60名被骗者办理所需手续。在现场,工作人员一边核实被骗老人的身份信息,一边办理相关退款手续,同时叮嘱老人要增强防范意识,守好养老钱,就地开展防范养老诈骗普法宣传。
“被骗的钱竟然全部要回来了,太好了!这可都是我辛辛苦苦存下来的钱。”当村民看到法官特意上门为其办理退款手续时,十分激动。
法官提醒:如今的保健品销售已经不再是在路边摆摊拿着喇叭喊口号,而是抓住老年人“保健可以给子女减轻负担”“现在先花一小笔,未来少花一大笔”等心理,宣传保健品具有防治疾病功效、购买产品享有补贴等,让老年人在花言巧语下激情下单。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不具备实际功效。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标签上除了应注明保健食品标识、批准文号外,还应标有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配料名称、成分含量、保健功能、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储存方法等有关内容。(樊朋展 张蕊彤 刘凯华)
责任编辑:郭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