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联系热线:1950350089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长城黄河并行的防御体系
2024-01-16 11:48:10 来源: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偏关县黄河绝崖上的石砌长城。杨峻峰 摄

  本网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军事防务历史进程中,远在秦朝,近在明清时期,黄河岸畔上是河水之险、河岸绝崖之险,再加上长城之险,三险合一,双龙共舞,牵手同防,形成一道坚固的、长城黄河并行的军事防御体系,保卫了国土的安宁。

  长城黄河并行的防御体系诞生在忻州境内,就在山西和内蒙、陕西隔河相望的黄河线上,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在当时山西属于长城内,内蒙、陕西属于长城外,长城修筑于黄河东岸的山西境内,建设长城黄河并行的防御体系就是防御黄河西岸之敌虏侵犯。

  这条长城黄河并行的边防线是随着黄河南行,随着黄河的蜿蜒而蜿蜒,黄河有多长防御体系也有多长。具体分段是从偏关县老牛湾开始,沿河南行53公里到达寺沟,随即入河曲县;再行55公里到长城过黄河处的石梯隘口;然后再向南延伸行17公里到天桥峡谷,入保德境;在保德境内行进60多公里达冯家川乡与兴县的边界。忻州境内的黄河河道总长有185公里,长城与黄河并行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185公里。

  就在这条黄河段上,在河道东岸,根据河岸崖畔高低的不同、险要程度的不同,不同规模地修筑了长城,形成独特的长城与黄河并行的防御体系,也是黄河上的亮丽风景线,其特点有五:

  一是长城与河险墙共存。河险墙是长城伴随河流行进的时候,遇上陡峭的河岸不再修筑长城墙体,利用崖岸的险要和河流的险要,代替长城起着防御作用,长城墙体起着险要山崖的连接作用。长城河险段落最为代表的是偏关境内的黄河大峡谷,利用惊险陡峭的黄河峡谷,代替长城进行防御,长城间接地在沟谷和低矮处进行衔接。偏关境内的黄河边共分14段,有老牛湾山险长城、大咀石砌长城、万家寨山险、暗地庄窝石墙、五铺梁石墙、小寨子山险、天翅湾石墙、关河口石墙、天峰坪石墙、石峁山险、石峁砖墙、寺沟砖墙、寺沟石墙、寺沟河险,然后入河曲境。这段黄河边最雄伟处为偏关县万家寨附近的崖壁长城和河曲县石城村附近的石城隘口。偏关暗地庄窝一线的石砌长城保存最为完好,墙体长达1000余米,高4至5米,坐落于河畔的悬崖顶端,全用加工过的石料筑成,工艺精湛。

  二是河畔平缓处修筑长城。黄河与长城并行过程中,有许多段落是平缓的河滩,这就需要修筑高大的长城,依靠长城来防河,这种长城统称为“黄河边”。最具代表性的是河曲县城南北的黄河边,墙体笔直高大,中间敌楼密布,防御体系牢固。河曲境内共有墙体25段,长54831.8米,其中砖墙为多,分布在梁家碛、马连口、楼子营、罗圈堡、焦尾城、北元、南元、铁裹门、唐家会、船湾、五花城、夏营、河会、阳沔等地。唐家会外长城为土墙,石城、路铺、船湾等地还有山险墙。保德境内也有清代修筑的土长城墙体。

  三是沿河修筑城堡驻兵守河。在黄河长城并行的185公里防御线上,筑有若干个驻兵的城堡,如老牛湾堡、万家寨堡、桦林堡、石城堡、楼子营堡、罗圈堡、河保营堡、焦尾城堡、五花城堡、夏营堡、阳沔堡、石梯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曲境内的罗圈堡,坐落于黄河畔上的高崖上,堡墙紧连崖壁,城堡俯视河道,一夫守堡,万夫难攻,惊险可怖。万家寨堡坐落于一座河心小岛上,老牛湾堡坐落于石崖半岛上,皆严守着黄河峡谷,呈锁钥之势。

  四是沿河修筑密集的墩台防御。在长城黄河携手的防御体系上,长城两侧筑有许多城堡和烽火台,尤其在长城内侧的黄河畔上。长城外侧亦有所建,在防御紧要处的黄河悬崖边上或河道里,如老牛湾、五铺梁一带的河道里就有烽火台,说明当初在幽深的河道边上还有士兵防守。在河曲县唐家会、南元村,长城墙体外的黄河滩地上也有烽火台,成为长城防河的前哨。另外在险要的黄河畔上,没有修筑长城墙体的段落,常修筑一些烽火台或火路墩,起到眺望敌情防河的作用。墩台十分密集,河底有台,河岸有台,隔沟筑台,山上筑台,三连台、五连台比比皆是。如有敌情,沿河道狼烟四起,便于调兵防御,震慑敌人。河曲境内有关堡17座,敌台12座,烽火台55座,如董家庄、阳尔塔一带,黄河绝崖险要,没有必要修筑长城,便在黄河岸上修筑了几座烽火台,以阳尔塔土筑烽火台和董家庄石砌烽火台为代表。保德县沿黄河有18座烽火台,结合部分墙体,形成河防的主要工程。

  五是重要节点修建空心敌楼。在黄河沿线的重要防御节点,修筑了许多雄伟的空心敌楼,有空心连廊形的,有实心环廊形的,楼台内可以驻扎小股士兵,一则可以眺望敌情,二则可燃烽火台进行火路通报。敌楼规模最大者为河曲县护城楼,乃砖石结构。南北长27米,东西宽21米,高12米,占地面积567平方米,楼顶长18米,宽约17米。楼内结构为九窑十八洞,南面中间有门,左右各一个箭窗,东、西、北三面各有五个箭窗,为山西所有长城墩台中规模最大者。另外河曲县城附近的四旦坪空心敌楼、河曲中学院内的北元敌楼亦高大雄伟。

  黄河边长城在修筑之前,沿河防御主要靠幽深的河道,利用汹涌的河水之隔起到御敌之功用。不过,利用河水防御主要在春、夏、秋三季,每到冬天河面结冰,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马队常踩着坚冰过河,当时守河的士兵以打冰为防,持枪拿刀的士兵变成打冰的民工,打碎河上的冰冻,使敌骑难以过河。但是遇到极冷天气,白天打冰,晚上封冻,有时等不到第二天破冰敌骑就乘机过河。在明嘉靖年间,虽然修筑了长城但不够坚固,打冰防河往往失败。因此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万恭给嘉靖皇帝上了长长的奏疏,要求加大修筑长城的力度,不能依赖破冰:“夫天有恒风,地有恒冻,若南风时发,北气严凝,随打随结愈凿愈坚,何者?”“夫守墙则逸而永享成功,打冰则劳而不睹实效;守墙则联士卒而予之生,打冰则驱士卒而置之死;守墙则我常可恃以待虏之来,打冰则我常不可恃以遏虏之至。”至此,明王朝加大了黄河边墙的修筑力度,依靠长城来保卫黄河,保卫边疆安宁。 杨峻峰

责任编辑:任晓妹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