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934909985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生态立市 绿色发展——朔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19-06-05 10:58:16 来源:朔州日报

  近年来,朔州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坚持“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和塞上绿洲、美丽朔州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厚植绿色根基,全力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

  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居内外长城之间,毛乌素沙漠前沿,历史上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自然环境恶劣。建国初,全市森林覆盖率不足0.3%,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如今,这里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山西省晋西北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区。从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

全市坚持每年新造林30万亩以上(含部分改造林)。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72%,林木绿化率25.4%。预计到2025年实现全域绿化。

  这里,更孕育创造出了闻名国内外的“右玉精神”。70年前,为了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地处黄沙肆虐前沿的右玉县人民踏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漫漫征程。70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右玉县人民硬是靠着苦干加实干的精神,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全县林木覆盖率更是达到55%,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孕育出了生态建设的鲜艳旗帜——右玉精神。2018年国庆期间,以此为蓝本的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右玉精神,就是朔州人民战天斗地、挑战风沙,植树造林、厚植绿色根基的高度概括。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坚持领导带头义务植树,一任接着一任干,从不懈怠;全市人民更是积极行动,一个心思,一股干劲,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全力打造“朔州绿”品牌。

  在2018年6月14日召开的朔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市委进一步提出,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朔州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突出“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工作主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维护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奋力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塞上绿洲、美丽朔州。

  一年来,朔州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注重在战略规划上坚持生态优先、产业选择上突出生态为基、发展理念上严守生态红线、目标取向上改善生态民生,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把幸福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我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右玉县更是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最佳宜居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今年又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为山西省唯一。

  2019年4月23日,年年如期而至的全民义务植树暨全域绿化现场推进会在洪涛山义务植树基地如火如荼展开。市委书记陈振亮等市四大班子领导与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及群众等400多人一起,为美丽朔州建设播下一棵棵希望之绿。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

  “今天种下一棵树,明天换来一片绿!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看着自己和陈振亮书记一起亲手种下的树苗,市第四小学校的学生马昌烁激动地说。

  植树造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朔州人民的最爱。正是靠着这种改天换地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朔州的生态,从昔日的“平地有砂皆走石,荒边无树鸟无窝”到今日的“接天绿树无穷碧,映日山花别样红”,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美!

凝聚攻坚合力,坚定不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一场大雨过后,朔州的天格外的蓝,朔州的树格外的绿。五十多岁的市民王晓燕望着眼前翠绿的叶儿感叹:“过去下雨,大风卷着黄沙,身上都是泥点子。现在这雨却格外的干净。雨不大的时候,小年轻们都在雨中漫步,真好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都是朔州人民的共同期盼。

  朔州市始终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增强生态意识,强化生态理念,横下一条心,拿出十分劲,制定实施《朔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出台《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朔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的决议》和《关于加快桑干河(朔州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决议》等,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奋力开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全力加强水污染防治。朔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垃圾污水治理三年行动,铺开了声势浩大的桑干河清河行动。严格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各项规定,全面落实水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制定水污染防治各项制度规划,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不断加大水污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宣传工作,朔州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6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中优Ⅲ类断面和劣Ⅴ类断面所占比例均达到了省定目标,未出现过重大水污染责任事故。

  特别是开展了桑干河清河行动,圆满完成清河行动“突击一个月、攻坚一百天、决战2018年”工作任务,得到了社会各方的一致认可。今年,要按照“一年治标、两年治本、三年创优”的部署要求,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推动清河再发力、百日大会战、源头治“四水”、剿除劣Ⅴ类,保障首都人民用水安全。

  坚持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建成区禁燃禁放,全面开展扬尘治理,加大力度取缔“散乱污”企业。2018年,朔州市二级以上空气优良天数237天,未发生重污染天气;特别是空气综合指数和PM2.5降幅均居全省第二,今年4月份居全省第一。

实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成效显著,朔州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山西省唯一的成长型资源城市、被列入国家工信部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被国家工信部列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连续5年召开亚洲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目前朔州市已经建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145家,年消化工业固废34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4%,固废利用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占朔州市工业产值的16%。综合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5%以上。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018年,朔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2019年,省考核朔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计划达到85%以上。

  此外,还开展了大规模复垦工程,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露天开采区、山体裸露区等;集中整治“大棚房”;对城乡垃圾、城乡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全市城镇实行集中供热,中心城区供热普及率达91.2%……特别是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环境违法案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29起,环保问责6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0人。

  “周末我们一起去太平窑水库看天鹅!”每当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或是秋高气爽、草木枯萎的候鸟迁徙时期,桑干河朔州段就会成为候鸟的天堂、摄影者的乐园和广大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今年春天,朔城区太平窑水库就早早迎来了南方来的贵客——天鹅。据多年在此拍摄候鸟迁徙的摄影爱好者和水库管理者讲,今年来的天鹅比往年早了十多天,而且首批到太平窑水库的就有四、五十只,并且在逐渐增多,其它的还有豆雁、苍鹭等。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得到很好的实施,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落实监管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朔州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严守生态红线,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置身朔州,山头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山沟流域治理,牛羊舍饲养殖。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朔州的生态绿,是一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绿;朔州的生态美,是一种不是天然胜似天然的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朔州要绿,朔州要美,朔州还要富。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这是朔州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这更是朔州人民的共同心愿。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实现好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践行“两山”理论与传承弘扬右玉精神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生态化、高端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子。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持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巩固拓展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粉煤灰综合利用、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围绕高端陶瓷和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草牧业与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七大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陶瓷产业等绿色产业,转型发展效果显现。2018年,全市煤炭工业增加值占比降低6.2个百分点,超省定目标4.8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6.3%,超出规上工业10.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4%。

  农业结构逐步优化。朔州市紧紧围绕打造全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核心区、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先行区和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不断深化工作力度,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以柠条、苜蓿为主的林草间作面积持续增加,2015年8月,朔州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推进草牧业试验试点城市,2016年5月,被确定为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优化的先行区。

  生态旅游全面兴起。在朔城区西山、山阴县新广武、平鲁区南山、应县龙首山、怀仁县金沙滩,右玉县小南山等地,一批集生态防护、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景区建成或正在建设完善中。特别是2018年以来,朔州市先后制定实施支持推动右玉高质量发展“30条”,编制完成右玉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旅游发展战略,全力助推右玉全域旅游网络体系建设。今年五一小长假,朔州市共接待游客5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521.65万元。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美丽,在朔州市正逐渐变成现实。我们相信,在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朔州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的新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朔州将像对待生命一样善待自然、呵护环境,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征途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推动朔州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文/刘淑花  图/马占俊)

(责任编辑:赵义富)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