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7636155855
首页 > 今日新闻 > 正文
交城实施公益扶贫“一亩地”创投项目提升群众安居归属感纪事
2019-07-03 16:26:12 来源:吕梁日报

“十三五”以来,交城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为总目标,以“县城集中安置、中心镇整乡安置、整村搬迁安置、敬老院安置”为着力点,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精准对标,因村因人施策,创新打造集中与分散“3+1”安置模式。通过新建梁家庄、西营、安定三个集中安置点,创新鼓励搬迁人口通过投亲靠友、直系亲属合户并户落实分散安置,分年度、分类别推进,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县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5户3712人,完成确需同步搬迁人口593户1384人。其中,涉及整自然村搬迁36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8户1017人,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2户257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和搬迁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以来,交城县紧紧围绕易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课题,立足县情,创新帮扶思路,充分发挥交城社会公益组织的公益慈善作用,通过社会公益组织,以梁家庄集中安置点为示范点,实施帮扶“公益‘一亩地’”公益创投项目,采取褐小美志愿者服务中心和爱心超市等举措,着力破解易地搬迁群众“思乡恋家、居而不安”的现实难题,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
      创新公益扶贫“一亩地”,丰富易地搬迁户“菜篮子”。交城公益顺风车协会实施精准帮扶“公益‘一亩地’”公益创投项目,让搬迁贫困户有地种,既丰富了“菜篮子”,又增强了群众归属感。上门入户调研访谈,倾听心声找准工作切入点。交城公益顺风车协会组织志愿者多次深入搬迁贫困户家中,走访谈心,分析研判,聆听心声,了解期盼。今年春节,在入户走访调查中,他们了解到对于多年与土地打交道的搬迁贫困户来说,能得到一分哪怕一块耕地,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帮扶”,精神上的安慰。特别是对于没有技能、没有收入来源、年纪较大的搬迁户,有了耕地既可自己种植农作物,又可通过自给自足增加收入来源,保障生活支出。为此,交城县政府顺百姓之心愿,选择在梁家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规划建设了城南菜市场,总规划面积达7200m2,可容纳100—150个摊位,解决400人左右就业问题,搬迁贫困户也可自产自销增加收入。多方协调政府推动,创新模式启动公益“一亩地”。交城公益顺风车协会积极与县直有关部门联系,联合景元种植合作社推出精准帮扶公益“一亩地”项目。采取“绿色农业+公益慈善+农户”运行模式,以“家家有地种,户户有收益”为宗旨,由景元种植合作社把梁家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合作社的部分耕地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免费提供配套的灌溉设施,由志愿者与合作社共同管理,贫困户在种植期间接受志愿者和合作社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自我调节种植蔬菜,所有种植收益全部由贫困户自行支配。精准对标靶向施策,提升群众归属感获得感。景元种植合作社通过县政府无偿提供土地20亩,志愿者完成清除杂草、翻犁整平工作,完善灌溉条件,并把整片土地划分成16个区块161份。搬迁贫困户积极参与土地认领,第一时间登记相关信息,目前已有1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认领了土地。景元种植合作社与每一户认领土地的贫困户签订合同,正式结成帮扶关系,实现精准帮扶人口545人。今年春耕季节,搬迁贫困户们积极投身于土地耕种,栽种了油菜、茄子、西红柿等时令蔬菜。公益“一亩地”项目,解决了搬迁贫困户实际困难,又提升了搬迁贫困户的归属感。
      设立“爱心超市”助活力,打造易地搬迁户安居新平台。设立“爱心超市”,拓展农产品销售途径。爱心超市设在梁家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在超市展厅内设有展柜,集中展示无公害蔬菜、圣女果、蘑菇、骏枣、羊肚菌、黄芥油、白木耳、土鸡蛋、蜂蜜等,产品均属交城县本地扶贫产业、扶贫车间、贫困户自家生产,省去产品中间高差价,保证贫困户收益最大化。目前,交城首家爱心超市已正式投入运行。整合社会扶贫力量,延伸爱心超市内涵。公益顺风车协会发布“消费扶贫”倡议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2018年,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认购扶贫农产品,先后募捐认购资金达245万元,打通了农副产品与市场的对接通道,把老百姓的“收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与此同时,爱心超市还设物资捐赠接收点,搭建了社会帮扶力量和贫困户之间的桥梁。还通过“消费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设立了“扶贫专柜”,与村电商平台携手合作,积极帮助群众展销代销各类农产品。
      交城县依托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创新“公益‘一亩地’”公益创投项目、“爱心超市”等举措,探索走出了一条移民搬迁安置新路径,提升了搬迁安置群众安居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了搬迁群众生活质量。以“六个一”工作法引导顺利搬迁,2000 余户贫困群众走出大山,住进新居,享受新生活。满足搬迁群众生活需求,安置点同步设立“一中心五站点”。“一中心”是党群服务中心,组建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确保党员活动不空档。“五站点”是便民服务站、乡镇联络站、就业培训站、卫生健康站、志愿者服务站,做好就业培训、医疗服务、志愿帮扶等工作,确保服务不缺位。完善后续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以“搬迁群众和搬迁子女充分就业”为核心目标,每个安置点均配置一个创业就业服务室和就业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建立了“扶贫车间”,在每个安置点定期开办“就业扶贫专项技能培训班”,确保搬迁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安居。(解德辉 张彩峰 司晓晓)

(责任编辑:李鑫焱)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