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0352-2050288 投稿邮箱:dtfz110@qq.com
首页 > 科教之窗 > 正文
大同:聚天下英才谋发展
2023-10-30 08:03:57 来源:大同日报

  三晋传媒网大同讯:近年来,大同市抢抓“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机遇,党管人才开创新局面、优化人才生态取得新进展、人才政策实现新突破、人才引进提升新层次、人才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历史突破。

  创优生态 激活人才领航源动力

  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在大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卢东亮强调,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贯彻落实重大部署要求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在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机遇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大同市出台了奖补力度在全国同类城市排名靠前的“双十六条”人才政策和《大同市2023年柔性引进人才若干措施》,在制度上强化了人才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构建起涵盖人才引进、认定、服务、培养、使用、奖励等各环节的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成为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今年是我来同挂职的第二年,从熟悉岗位初步调研到了解企业深入调研,再到引智专班深度对接,我渐渐爱上了大同。”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的焦超群博士,“希望能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搭建更多的桥梁,为大同发展继续添砖加瓦。”登高方能望远,高层次人才举足轻重。工作上,大同为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精心挑选工作岗位,提供办公场所,搭建调研、学习平台。结合他们专业特长、工作经历,任挂职单位副职,让成员们做到专业对口、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我是从北京一家数据中心来到秦淮数据集团灵丘分部的,政府给了我们许多优惠政策,还分配了人才公寓,让我们能更专心投入到工作中。”秦淮数据集团灵丘分部机房经理马志敏对记者说。在筑巢引凤成果的背后,“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服务吸引了更多人才资源回流。政府在人才公寓、岗位待遇、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旅游参观、住房贷款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柔性引进人才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奖励,帮助年轻人实现与大同的“双向奔赴”。伴随着一批批年轻人来到大同、回到大同,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助力城市发展,如今的大同聚人才而善得、得人才而善用、用人才而善成,逐渐成为人才建功立业、创新创造的热土。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大同市大力支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及科创平台的建设。同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给予不同额度的补助,给予“高精尖”科技创新奖励,并对柔性引进人才(团队)和引才育才单位给予奖励……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暖心举措,让各类人才在大同安身、安心、安业。

  互融共促  激扬省校合作新活力

  大同市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共享,互利共赢。市级层面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统筹开展宣传推介、校园招聘、师生座谈、校企对接、产品展示等活动,不断扩宽合作领域,形成市县两级协同联动“一盘棋”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大同市与高校签约合作项目41个,全职引进博士88名、“双一流”高校或知名医科大学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121名,全市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8名,为4家院士工作站、299名“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发放人才补贴3296.9万元。

  “美丽大同,我的家园,幸福日子,凤凰飞天……”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新乐群餐厅,《幸福大同》的旋律响起,人才政策、文旅、美食的宣传页、宣传片吸引了众多师生的注意,大家吃着大同厨师现场制作的刀削面,纷纷表示,一定找机会赴大同旅游,甚至安家置业。大同市深入开展“筑巢引凤 聚才兴同”人才宣传活动,今年上半年,市县两级党政正职分别走进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22所知名高校,累计开展34次政策宣介和招才引智活动,对接就业意向1500余人,共招录140余名急需紧缺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职。组织7个博士招聘宣介小分队赴23所“双一流”高校、30所省属重点院校开展博士招聘工作,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取得新突破。

  转型的大同,求贤若渴;发展的大同,海纳百川。在推进省校合作过程中,大同市择优对接高校,拓展与知名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文旅发展、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协议、与北方工业大学合作建立研究院、与中国矿业大学进一步延伸产学研融合链条……不断构建共赢发展“新格局”。

  “这个暑假,我们走进云冈,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研究中,带着问题而去,带着答案归来,了解了云冈、研究了云冈,也会继续宣传云冈、传播云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生在云冈石窟、善化寺开展实习实训,经过实景教学、制样实验、观摩学习,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今年暑期,来同实习实训大学生合作成功2579人,报到2142人,完成实习人数1987人。大同市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服务切实推动省校合作工作落实落细,为来同实习研学的高校师生量身定制方案,协调市县及驻同有关单位提供研学便利、拓展合作深度,持续加强与高校在产业合作项目、技术课题攻坚、招商引资引才、文化交流宣传等领域的对接交流。

  多管齐下 激励本地高等教育发展

  “欢迎2023级新生!欢迎你们来到大同!”9月11日至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270名2023级本科生、180名硕士研究生怀揣梦想共赴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正式开启新征程上的逐梦之旅。随着大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和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来到大同实现“象牙塔”的梦想。

  “我们持续深化省校合作,积极发挥好本地高校的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积极构建产教协同联动生态系统,与中国重汽大齿集团等20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同时与市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十几家单位及各县区开展紧密合作,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互动成效……”山西大同大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该校筑牢“人才培育主阵地”,瞄准“社会服务示范地”,积极打造“应用转化集散地”,引领“文化创新策源地”,持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切实推动大同市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大同一职中,2023级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正在参观实训室,学生们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充满了好奇。另一个班级航空班400班在开学之初就进行了一堂熟悉客舱设备的实训课,如何推拉餐车、使用哪些文明用语等学习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职业学校布局,2018年,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2020年,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招生;2021年,大同职业学院、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列入山西省“十四五”时期高校设置规划,并于今年4月20日开工建设,我市职业教育布局进入快车道。

  “在第四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山西选拔赛决赛中,我们学校在无人机组装调试、社会体育技能指导、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项目中,获得了多个奖项,大家都说会继续努力,争取拿到全国的大奖!”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对记者说。大同市高职院校共开设62个专业,涉及18个专业大类;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68个中职专业,涉及15个专业大类,职业学校每年为全市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为大同市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撑。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赴京东集团,海尔集团,江苏诚功集团、泰瑞集团、晋神集团等企业单位实习、就业。

  培育+培训 激发技能人才内生动力

  “大同市将进一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化、质量化建设,计划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大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实施订单式和项目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大数据产业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培训……自2018年“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启动以来,人社部门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制度,面向劳动者,大规模开展普惠式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和就业底气。今年人社部门以现场招聘、直播带岗等形式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并积极拓展“互联网+”线上服务渠道,有力筑牢人才根基。

  “天镇保姆”“广灵巧娘”“灵丘阿姨帮”“广灵剪纸”……大同市一方面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做足要素配置型,打造京津冀优质劳务输送地;另一方面加强劳务品牌培训,帮助更多劳动力走上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之路。加大力度培育培训各类急需的技能人才、新就业形态需要等领域所属重点群体的技能人才,按“需”赋“能”促高质量就业。

  头戴安全帽,手拿抹灰工具,25名选手全副“武装”,标配齐全,在一声号令下,一齐上阵……近日,全市第三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市建筑行业技能大赛在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开赛,参赛选手们用一双双巧手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近年来,我市持续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有效激发各类培训载体活力,为全社会提供一系列优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了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赛促培、以赛促训,在增强技能劳动者的获得感与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同时,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政策。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从深化省校合作到打造最美“人才生态”,从大力发展本地高等教育到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大同的广阔天地中各展所能,满载激情和梦想的人才队伍,在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上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薛剑飞 )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