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监督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名家采风杏花村 > 正文
名家采风杏花村:酒国的状元
2018-10-25 08:41:29 来源:三晋传媒网



数月前,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让小说走进人民”系列活动走进山西汾阳杏花村。著名作家、评论家刘醒龙、王跃文、素素、王山、王干、杜学文、黄跃华、王国平、米米七月、杨遥、李昌鹏、蒋殊、陈佩香、李晓晨等参加采访活动。《小说选刊》杂志社汾酒集团创作基地挂牌成立。采风团一行莅临汾酒集团,煮酒论诗、共话清香、佳作迭出!今择取其中的部分文章陆续刊出,以飨各位看官。

酒国的状元

杨遥

到过杏花村多次,最喜欢沾衣欲湿的四月天,在绵绵细雨中,与1000多年前的杜牧相遇,几杯汾酒下肚,看到无数显赫的王孙贵胄和商贾巨富被历史的风云看淡,李白、杜牧等文豪反而随着时光的远逝,愈加熠熠生辉,于是为“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而骄傲。
 



九月去杏花村,是《小说选刊》组织的汾酒采风活动。想到高粱成熟红甸甸的日子,有了别样的期待。主办方除了组织大家品酒之外,还参观了汾酒厂保留到现在的老作坊、生产流水线、酒窖、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堪比几个故宫大的酒城……更为重要的是参观了与6000年前仰韶文化同一时期的杏花村遗址,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200)的太符观,东龙观宋金墓群,明代重建的汾阳圣母庙。每天畅游在酒的王国中,新石器时代到唐宋元明清形成一条鲜明的脉络,从汾阳杏花村到美国博览会,历史上的酒与现实中的酒交融在一起,从味觉到文化一次次被洗礼,汾清天下,汾酒不愧是酒国中的状元。

北纬35度线是“人类生命线”和“文明轴心”,古往今来这道线上诞生过许多奇迹,杏花村镇东堡村的杏花村遗址恰好处在这条线附近。参观杏花村遗址时,已是黄昏,15万平方米遗址上芳草接天连涯,在秋日的斜阳下,荒芜中透着生机,掩藏着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的文化。挖掘出的土黄色的中间呈圆弧形带耳的小口尖底瓮,居然是中国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它上下两头尖,仿佛沟通了历史和现实,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酒味儿从远古传来,一直飘到太符观。
 



太符观是一座道观,供奉着昊天玉皇上帝的神像,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雕塑的精彩不必说,吸引我的却是李白和酒,桥梁是年代久远的郭君碑。《汾阳县志》记载:“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郭君碑就耸立在太符观的一道走廊里,历史在郭君碑上留下了眼泪一样的斑驳痕迹,但大部分字迹依然清楚可辨,显然出自大家之手。据唐墓石刻中的《大唐故朝散大夫上骑都尉郭君墓志》记载:“君讳彝,字士论,太原西河人也……武德草创,守固赤诚,摧弥群凶,殊功莫昆。乃授朝散大夫,又加上骑都尉。”盛唐时期的李太白醉中欣赏郭君碑,看的恐怕不仅是书法,更多的应该是与开国初年英雄的惺惺相惜,他在《醉校古碑》中写下:“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品着诗仙的佳句,汾酒从唐朝飘了过来,进入寻常百姓家与神仙画卷。
 



东龙观宋金墓群20086月才发现,墓葬砖雕、彩绘、壁画保存完好,反映了宋金时期世俗生活等社会风貌,有“厨娘工作场面”“热气腾腾的包子”“佣人正在撵酒”等多种生活场景,酒走进了世俗生活,令人惊奇的是墓主人就是捐款修缮太符观之一的王立。而明代的圣母庙描绘的是神仙的生活,北边壁画是后宫情景,盛大的乐队身后是宫女和侍从,或执伞盖,或抬食盒,最引人注目的是捧着醇酒,美酒使神仙和凡人间有了共同通道。
 



保存完整的清代汾酒老作坊,是见证历史的河流。门店上的牌匾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厚重的包浆向世人展示着1915年汾酒到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一举夺得甲等大奖章的辉煌,在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向世界展示自己经济水平的大会上,汾酒充当了无上荣耀的一员;五个院落7000平方米的地下埋藏的发酵地缸,像《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的宝藏,神秘而珍贵,汾酒集团今天使用的宜兴紫砂地缸与它一脉相承,举世独立;古老的水井上面大儒傅山题字的“得造花香”陈酿一般依旧飘香,这条历史上酿造汾酒的专用水源,至今仍能打出甘甜的井水。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汾酒品质卓越、独树一帜被用在国宴上。在汾酒博物馆看到周恩来总理关于宴会亲笔批示的请示文件,“如需用烈性酒则用汾酒”。曾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国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制片人彭蓝郁,当时参加了会议,回忆第一国宴的厨师是郑连富,还有孙久富,都说国宴用的酒是山西汾酒。历史纷纷扰扰,众说纷纭,然汾酒有了史料加人证,再有人聊起国宴用酒,我看见牧童遥指杏花村。
 



几天时间飞快过去,每天品着汾酒,我似乎醉了,又好像更加清醒,清醒地看到汾酒变成白袍书生,走在中国几千年赶考的路上,在不同的时代中穿梭,取得一次又一次状元。

“小说选刊杂志社汾酒集团创作基地”挂牌的前一天晚上三四点钟的时候,雷声大作,大雨如注。好久没有下雨了,秋天这么大的雨很少见,秋雨缠绵,我担心第二天上午九点的仪式能否如期进行,睡梦中还一直不踏实。没想到早上起床后,雨却已经停了,仿佛为了今天文学与酒的盛会,特意把天空认真洗了一遍。窗外工人在修剪草坪,割草机走过的地方,到处弥漫着青草的清香。闻着扑鼻的清香,仿佛看到四月盛开的杏花。

其实四月也罢,九月也罢,汾清天下,在杏花村每个季节都是美好的。

多年前读过一篇文章,《红高粱》电影获了国际大奖,有位企业家找到莫言,想用“红高粱”注册商标,开一家中国特色的快餐店,像麦当劳那样开到世界每一个地方,莫言去了任何餐厅,都享受贵宾待遇,免除一切费用。可惜红高粱快餐店没有进行下去。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实现,我希望汾酒随着“一带一路”的步伐,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数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和向往中国的外国朋友,品着汾酒,读着袁枚的《随园食单》,“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打擂台,除盗贼,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感受家的温暖,领略中国风情。

作者简介

杨遥,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小说集《硬起来的刀子》。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大家》《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多部,部分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大系》《小说选刊十年选》等选本;并荣获《黄河》优秀小说奖、《山西文学》优秀作家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十届《上海文学》奖和“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