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监督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朔州 > 正文
朔州高质量转型发展步履铿锵
2022-11-04 11:07:42 来源:山西日报
20221103_fe6f8cc45d255118ce093c4ac884870b.jpg

位于平鲁区北坪循环工业园区的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

20221103_c5c89494d280aed894396e416aa73439.jpg

2022年8月底,朔州市低碳硅芯产业园首批入驻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朔州市低碳硅芯产业园建设驶入快车道。

20221103_3a4fda7428aac9aa0b965bb88471c115.jpg

朔州诺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矿用宽体车。

20221103_88437df8aaefa441a1e955a5fafe4c46.jpg

中泰特种机器人公司特种机器人装备产品。

20221103_7fd52f9c3d558be4e2243dca60eedf3d.jpg

朔州经济开发区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

20221103_76b463c4473e9f8ffeae6b1651c4a31a.jpg

全省首个整装最大的风电项目—平鲁大山台风电场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朔州市面临转型压力和产业升级挑战的十年,更是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十年,工业经济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朔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全力推动产业转型提速度、出实绩、上台阶,全市已初步形成以新材料、装备制造、高端陶瓷、化工、医药、食品等新兴产业为支撑,低碳硅芯等前沿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朔州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双百”示范基地、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等,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成果显著。

规模以上经济总量大幅提高

  截至2021年底,朔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65家,较2012年底的238家增长5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55亿元,较2012年的1129亿元增长55.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45亿元,较2012年的295亿元增长50.8%。

煤电支柱产业发展提质换档

  十年间,朔州市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为引领,全面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煤电产业“减优绿”发展成效显著。十年来,煤炭产能稳定在2亿吨,2631万吨煤炭低效产能退出市场,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92%,累计原煤产量达18.4亿吨;煤矿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完成智能化改造工作面20处,正在有序推进的有61处。十年来,电力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实现翻番,成为中部地区清洁电力外送的主要基地之一;发电装机容量由656万千瓦增长到1531万千瓦;年发电量由264亿度增长到523亿度,十年间,累计发电量约3456亿度;淘汰电力落后产能40万千瓦,所有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与节能改造;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快速上升,发电装机容量由2012年的37万千瓦增长到2021年的591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例由5.6%提升至38.6%;含在建新能源项目,“双千万千瓦”级电力外送基地基本建成。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十年间,以新材料、低碳硅芯、高端陶瓷、新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渐成竞争优势,支柱作用开始彰显。低碳硅芯产业从无到有,朔州市高起点谋划,布局了从工业硅到晶硅、硅片等的硅芯产业园,将成为全球首个低碳硅芯园区,光福科技公司5GW异质结全产业链生产项目、晋芯基业科技公司300mm(12英寸)芯片级硅基长晶炉制备项目、海泰新能1GW高效HJT光伏组件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已落地。新材料产业规模从弱到强,氟离子膜、超级电容炭、煤制合成氨、功能性高岭土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酸钙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品由单一到多元,依托全市煤炭、电力产业对装备产业的需求优势,以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煤机装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涵盖钒液流电池、锂电池、新能源矿用重卡、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无轨胶轮车、煤机装备、光伏组件、风电塔筒等多个领域。陶瓷产业由规模化向集聚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市全链条陶瓷企业达到108户,日用陶瓷产能达到38亿件,建筑瓷产能达到7200万平方米;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一批陶瓷自动化、智能化示范生产线。医药产业布局由散到聚,以怀仁医药园区为承载,全市建成医药项目企业已达9户,产品涵盖成品药、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各个领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工链由短变长,2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5家。建成6个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食品加工,再到市场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大力推动草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成功创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被中国粮食协会命名为“中国杂粮强市”。

产业创新生态逐步形成

  十年间,全市上下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关键技术、创新项目、试点示范引领,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构建朔州市创新生态的指导意见》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等创新引领政策,坚持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以推动企业研发机构、研发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朔州制造”向“朔州智造”转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9家,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由不足7%提升到40%以上。全市各级各类技术中心达到137户,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户、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1户。陶瓷、医药、化工、食品等特色优势行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覆盖率达到80%以上。“政产学研用金”积极融合,落地了山西省煤系高岭土深加工省级工程技术(晋坤)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突破了一批重大技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创新全覆盖,全社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生态活力迸发。

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十年间,朔州市高度重视绿色环保项目建设,把节能降耗、固废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万元GDP能耗年平均下降3.06%。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并被确定为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永久会址。全市建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99家,初步形成以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等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全市工业固废利用量达到了3100万吨,利用率达到了73%以上,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新产品”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工业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十年间,朔州市5G建设及应用加快拓展,累计开通5G基站已达3526座,已开通5G用户达69万余户,实现了市中心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重点场景、重点区域5G信号覆盖。持续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全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77%,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1%。智能矿山建设、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车等“两化融合”项目加快推进,平朔公司、平朔矸石电厂、三元炭素、优尊陶瓷、燕京啤酒5家企业被评为全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北方能源和碳计算中心、右玉晋北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大数据产业项目正加速实施。
  未来十年,朔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大战略,以抓铁留痕的毅力和逢山开路的勇气,攻坚克难,抢抓机遇,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再创新成就,加快建设以能源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塞上绿都”。
 

本版文字:梁涛 高燕 符烨邦
本版图片:薛礼伟 张小菊 高文武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