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监督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山西非遗 > 正文
曲沃琴书
2018-10-24 06:59:13 来源:太原日报

曲沃琴书是流行于我省曲沃县及晋、陕、豫三省交界地带的曲艺形式。因表演时主要伴奏乐器有扬琴、八角鼓、单扇钹,故名“琴书”或“鼓儿书”、“鼓子书”、“铰子书”。

 

曲沃琴书是清代道光年间由河南南阳传入当地的“越调” (也作 “月调”) 结合当地语言,吸取民歌小调营养发展演变而成。据著名的曲沃琴书盲艺人毋天玉(19201989)生前口述,他十岁学艺时曾听师傅朱中俊(18801945)讲过,曲沃琴书、翼城琴书、绛县琴书是同一个师傅所传。曲沃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除在道白上用本地方言,唱腔没有太大的变化,逐步吸收了许多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和眉户与蒲剧的音乐元素。

 

 

 

曲沃琴书的早期演出方式,多为一人手拿梆子自行伴奏,坐着说唱,也有自拉四胡脚踏木鱼的演出或一人一手打小扬琴一手击挎板的演出。后来有了多人演出的情形,艺人们四至六人不等围一张方桌、面向观众、分三边坐定,主演一般由师傅担任,手拿单钹儿或八角鼓居中而坐,其余演员各自手持不同乐器分坐两侧,或打或拉进行伴奏。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四句为一个段落,偶数句押韵。唱腔属板牌混合体,有“铰子腔”和“鼓子腔”两种唱腔曲调。“铰子腔”是主演者手持单钹儿伴奏时演唱的曲调,是唱腔的主体,属板腔体结构,主要有慢板、二八板、紧二八、飞板四种板式和叫板、大叹韵、小叹韵等功能性唱句;“鼓子调”是主演者手持八角鼓伴奏时演出的唱腔,是插入“铰子腔”中演出的唱腔,属单曲体结构。两种唱腔调高不同,交替演唱时需要转调。曲沃琴书的乐器有两类。一类是打击乐,包括八角鼓、小铰和木鱼。八角鼓的打法是,左手拿鼓用拇指和食指在鼓内打点,右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通过拇指击打空点。小铰是左手拿个单镲,右手用一根筷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敲打。木鱼是拉四胡的人用木架绑在桌子腿上,用绳子拴在脚尖上,上下点动掌握节奏。另一类是弦乐,以四胡、扬琴为主,也有加板胡、三弦、笛子、二胡。

 

 

演出节目以中长篇为主,擅长叙事和刻画人物,尤擅表现征战、伦理与公案题材,富于生活情趣,极受百姓欢迎。曲沃琴书的传统节目比较丰富。有取材于古典小说的长篇书如《杨家将》、《水浒》、《西游记》等,有来自文人墨客创编的中篇书如《青龙寺》、《金钟记》、《巧姻合》、《金镯玉环记》、《御媒合同记》、《吕蒙正赶考》、《巧合奇冤》等;有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小段书如《灶君爷诉冤》、《麒麟送子》、《八仙庆寿》、《子母河》、《双拜堂》、《马棚封官》、《赶花轿》等;还有一些诙谐幽默的小书帽如《颠倒虫》、《十个和尚》、《二指高》等。

 

曲沃琴书已故著名老艺人毋天玉虽是盲人,却聪明过人,1955年在省城参加曲艺调演,他创作的曲沃琴书《修浍河》获二等奖,并在省电台录了音。1980年省电台录制了他的《拉荆芭》、《吕蒙正赶考》等节目。198610月,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将他的传统段子《小夫妻咒父》进行了录像录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仅有常维心等为数极少的艺人尚会表演曲沃琴书,传承状况不容乐观。

合作单位